崇祯大明第五百八十二章只识弯弓射大雕高宇顺心中默记。
每个人都有着旁人所不知道的本事,高宇顺也是一样。
崇祯说的话,需要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到的。
有人传话,都能够走了另外的意思,更不要说这个是要被记录下来,用圣旨的方式发出去的。
“另外,废除永宁宣抚司,设道府治理其地。”
崇祯末了也不忘,把自己对当地的治理想法,也都说出去。
“对了,朱燮元可有后背子孙?”
本就是在走路的时候,崇祯心血来潮,询问秦良玉,做出的结论,对于朱燮元家人,还真就不是很清楚。
毕竟,他要记住的事情和人物也太多了一点。
在御书房的时候,还可以提前做准备。
在外面就不成了。
高宇顺可不敢接话,他怎么知道朱燮元的情况,好在一旁的秦良玉心中最清楚不过。
“回皇上,朱燮元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孙子,其中长子,在先于朱燮元逝世,只有次子朱兆宜现在管南镇抚司佥书事,三子朱兆宪,做着锦衣卫指挥佥事,四子朱兆宣,现在正在南京工程队中干活。”
崇祯一愣。
在南京工程队中干活是什么意思?
按理说他们家应该不缺钱啊,还需要出门打工?
愣神片刻才反应过来,应该是这人在南京做官的时候,手脚不干净,所以被送去了工程队中。
不然,解释不了这个事情。
见崇祯发愣,秦良玉也是一怔,随即才明白自己说的不是很清楚。
“四子朱兆宣,曾任南京后府都事、户部主事。”
秦良玉其实也有为朱兆宣说情的意思,她和朱燮元的关系不错,还一起上过战场,朱燮元儿子有难了,总觉得自己不帮一把,说不过去。
而且据他了解,朱兆宣收到的贿赂并不是很多,完全是被当时朝堂之上,别的官员们给拉下水的。
“哦,这样啊,骆养性。”
崇祯转头看向了跟在后面的骆养性。
“皇上,臣在。”
骆养性小跑着上前行礼道。
“查一查南京的那个朱兆宣,看是什么情况。”
崇祯没有一张嘴,就给人免除罪行的习惯,尽管他有着这样的权利。
他不滥用权利,底下的人,就不敢轻易的开这个口子。
上行下效,这种事崇祯可不想看到。
"是皇上。"
骆养性想都不想的立刻答应了下来。
当时的南京,许多的官员,差不多都是,一个出问题,就牵连一大片,若是朱兆宣是被牵连的,那么服役的时间应该不长。
这都两年了,应该也快出来了。
要是能够改了以前的那种做事的习惯,崇祯也不介意给一个不错的官职,尽管许多人都把大明现在的官员称作是牛马。
可想要做官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待遇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在做生意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小优势的。
别小看这一点。
多少人都求不来的。
说完了朱燮元的事情,崇祯也就没有再问起李仕奇,总兵官李维新、监军副使李仙品、佥事监军刘可训等人。
一切都已经不知就绪,就等着奢崇明父子和贵州安邦彦伏诛。
简直就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而且靠的还是秦良玉带回去的火枪。
“蜀中和别的地方不同,朕打算从新设置凉州,以此来给天下九州,再恢复一州,算下来大明已经有十一州了。”
崇祯的意思,身旁的人都懂。
只要还有州设立,那么就不许要有配套的官吏,这又是一块很大的饼。
“皇上的意思,还是要按照其他九州的方式,来治理蜀中?”
秦良玉讶异。
在此前很多朝代,都是让蜀中游离在统治之外的,只需要蜀中承认了朝廷的统治地位便可。
就是那个地方多山,多丘陵。
道路难行,人口的分部也很广泛。
治理起来麻烦不说,还入不敷出,每年都要朝廷拨下大量的财物,来应对官府的一应开支。
而且其中的民族繁杂,十里不同俗可是不是简单的说笑。
若是一个治理不好,犯了当地的忌讳,可是真的要出大事的。
“是,也不是,特殊的地方,总要有特殊的治理方法,不过有一点必须推行出去,就是必须遵守大明律,除此之外。也不是不可以交给他们当地的土司们自己去处理。”
不是崇祯懒。
民族的融合,也是有必要的。
他可不敢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是他的军队里,现在都有不少其他民族的人在给大明效力的。
尽管这些人一开始只是为了一口吃的。
秦良玉目定口呆。
就连脸上的皱纹,都刻满了诧异,这种治理方法,着的有用?
大明律,他们不是一直都在遵守吗?
难道这么宽松的治政方案,还潜藏着什么手段不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