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的马车,碾碎了官道上的冰雪。
也碾碎了大雪天,天地之间的寂寥。
长长的的队伍,让风雪都无法阻挡前行的脚步。
今年的雪特别大,他已经从古文口,马兰峪,喜峰口巡查过了,最后的一站就是山海关。
按理来说,山海关的守将,必须是一位将军才能够胜任。
可随着关外李过的军队,推进和收复失土的范围不断的扩大,山海关的重要性,就在不断的降低其价值和作用。
到现在的守将,也不过是一位尉长。
手中的兵力也不算多,只有两千人。
“张春要调走了,我手下又少了一位人才,喜峰口往后不知道又是谁去接手。”
坐在马车上,洪承畴不断的盘算着。
在几位将军之中,他手上出去的人才最多,算上张春,就是三位将军了。
这些和他的能力有关系,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打仗的次数最多,到现在边军都没有换将。
在很久以前的大明是无法想象的。
功高震主,不是一句简答的话可以概括的了的。
无论是李过,还是他洪承畴,最后的下场都不会太好,也是有本事,战功越是多,那就死的越惨。
可现在不同了。
皇上巴不得他的手下,多出几位将军的,年龄不是问题,功劳也不是问题,重要的就是有本事。
“赶上了好时候啊。”
洪承畴本来还在想着,自己派谁前去接手喜峰口,可想着想着,就想到了崇祯身上。
军队的改变是最大的。
作为皇上,完全可以信任军队的忠诚,错综复杂的构成,然个没一个手握重兵的京军都没有办法兴起割据这一念头。
更没有任何的办法,成为藩镇。
越是深想,洪承畴就越是感叹,以前的人,为何就想不出这种办法呢?
若是可以的话。
戚家军也就不会消失的那么惨了,戚继光也就不会被气的,在老家郁郁而终。
**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古渝关在抚宁县东二十里。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非常险要。
隋开皇三年(583年),筑渝关关城。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句丽,自临渝还。
五代后梁乾化年间,渝关为契丹所取,薛居正指出:“渝关三面皆海,北连陆。自渝关北至进牛口,旧置八防御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轻入。及晋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为节度使,德威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契丹刍牧于营、平二州间,大为边患。”
后唐清泰末年,赵德钧镇守卢龙,石敬瑭在太原叛乱,并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许之,其母述律后曰:“若卢龙军北向渝关,亟须引还,太原不可救也。”
宋宣和末年,渝关为女真所得。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远远地。
洪承畴走出了马车,看着眼前高大雄伟,矗立在风雪之中的雄关。
岁月流转,曾经的雄关,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商路的中转要地,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抵挡敌人的妙用。
空有雄关,敌人却在千里之外。
这种感觉,莫名的让人感怀神伤。
曾经多少人,在这里抛头颅洒人血,抵御外敌,现在只留下了往日英雄们的痕迹,只剩下一片平和。
尽管最近的一次,被敌人突破山海关的时间,只是在几年前。
可洪承畴站在这里,看着眼前的雄关,已经意识到,从此之后,再也不会有人打的进来了。
不是守城的士兵和将官们有多么的勇猛。
而是外面的敌人,都快要全部变成了奴隶。
没了敌人,雄关也就剩下了纪念。
“走了,入关。”
洪承畴看了良久,已经来过许多次了,然而每一次来此,都是心绪澎湃。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五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多年的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此前没有人不为此自豪。
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那这件事说事了。
火枪大明早就有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火炮也是如此。
自己的手中明明有着可以决定敌人是死是活的利器,却蠢得不知道如何去利用。
要是早一点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那还会劳民伤财的去修建这玩意。
在火枪和火炮出来之后,他就好好的研读过关于火器的历史,在大明开国年间,就已经有军队装备火枪了。
而且使用的方法,也已经很接近现在的火枪兵的战法。
然而,可惜的就是。
因为某些人,不断的喊着奇技淫巧,硬生生的自废武功,就这还不满足,把许多的工匠,都给弄得连手艺都差点传不下去了。
好在,大明遇到的崇祯皇上。
此时不知为和,洪承畴还有点感谢建奴们打进了山海关,要不然就朝堂之上的那些蛀虫,不被收拾掉。
哪怕是有了火枪。
也是打不赢外面的敌人。
建奴胜利了之后,是在斩杀大明的子民和士兵,抢夺大明的财富,而大明若是胜利了,则是在友好的送回去,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怀,又是还得送点东西。
这就是文人干出来的好事。
人家是越打越富有,大明则是越打越穷。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山海关关城,以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
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
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
洪承畴进的是“迎恩门”。
“洪将军,于振华前来迎接。”
一名尉长越众而出,正是给山海关将士们讲兵法的那人。
年轻的脸上,满是坚毅。
前来迎接的没有多少人。
只有几名什长,站在两旁。
“好,你上次去信,说是山海关,有些地方年久失修,我找人算了一下,需要的花费巨大,不过报到内阁,现在已经被通过了,直等到来年春天就会修复,不过想要扩建就不行了,这一点你得有点心理准备。”
洪承畴见面就说起了于振华上次递上去了奏章。
他原以为,山海关已经失去了防守敌人的作用,朝廷也不会在上面花费钱财。
然后最后的批示,却是证明他想的太多。
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下文。
可此刻不妨碍他提前说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