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待明朝说似与儿曹(五)
    一场战争打下来,遇到的奇葩事件,比很早之前某些大明将官们,为了赏赐所编造的战绩都更加的让人无语。

    奈何前者是假的。

    后者则是真的。

    赵景麟到了现在,总算明白了皇上说过的一句话:现实有时候比话本更加的荒谬。

    “是不是感觉不真实?”

    听到刘体仁的问话,赵景麟不住地点头。

    各种史书,他也都大概的看过,上面的一些战绩,最后也不过是一笔带过,具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也只有当事人知道。

    或许当年为情,霍去病打匈奴的时候,也像现在赶羊群一样。

    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英明神武,这种稀奇古怪的战果,都被美化了不知道多少遍。

    当然,这些都是他的猜测。

    “我也觉得不真实,若不是战功不得欺瞒,说不得我都要把攻打散羊峪,清河堡说的有多么的惨烈,士兵们如何艰难攻击,参谋们用了多少的计谋,后勤的付出又是多么的及时······”

    刘体仁噼里啪啦的说着自己心中的想法。

    而这种想法说出来之后,给赵景麟的感觉,似乎这种骗人的玩意,才是一场战争该有的样子。

    “可惜了,水淹七军是河堤决口,咱们这个水淹双堡,不过是一泡尿,差距太大了,就是想要编造一点像样的故事,都不可能。”

    说着目光看向了远处的太子河方向。

    这两处地方,都离河道太远,所有的水攻奇谋,都用不上。

    当年大明之所以在这里建设堡垒,也都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不过将士用命,不怕死倒是真的。”

    赵景麟补充了一句。

    不过在心里却暗道:这些火枪兵,生怕自己去的晚了,军功就从手中不翼而飞,不拼命的跑快一点,哪还有汤喝。

    而这样的用命,和不怕死的精神,似乎也没错。

    “嗯,这倒是真的。”

    刘体仁点了点头,眼角的余光看向了记录军功的军法官,动作其实一点都不隐秘,两人的一唱一和,就是想要让记录整个过程的人。

    在结尾处,给出一个好点的评价。

    毕竟评价越高,他们整支队伍获得的好处就越大。

    “你们够了啊,周围还有许多人看着呢,算了,我写上还不成吗。”

    军法官无语。

    走了一路本子上尽记录了一些屎尿屁,这东西就算是记录好了,他也不敢给皇上看啊。

    还得自己好好的润色一下才成。

    “我听说,每一次战役过后,都是要挑选合适的将官,去学院给学子们讲述整个经过的,你觉得咱们这一次双堡战役,有没有可能入选讲解案例?”

    赵景麟忽然心中有了一丝好奇。

    不由得开口问道。

    要是有人真的觉得这一场战役,有点意思,需要让人讲解,到底是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

    若是按照真实的事件来讲解的话。

    他怕是会觉得,整个课堂会成为说书的茶馆。

    刘体仁别过了头,当做没有听到这一句问话。

    入选讲解案例?

    可真会想。

    不含有一点兵法韬略,也没有一场像样的战斗,拿什么去讲?

    想听说书的话,可以去茶楼或者戏院,找他刘体仁干嘛?

    “我觉得戏院估计会喜欢,一场大戏,还是最新的,应该能卖回不少票房,就是很考验排戏人的功底。”

    转过头去的刘体仁没有说话,一直作着记录的军法官则是给出了一个很另类的建议。

    “戏院喜欢的应该是李将军那边的战斗。”

    也只有李过那边,才是真正的战斗。

    “对了,不知道李将军这一次有没有开始攻打沈阳,据说在沈阳城内,皇太极还给自己建了一所紫禁城呢,要是被一把火烧成了灰,可就可惜了。”

    赵景麟是真的觉得可惜。

    好不容易建成的,往后要是夏天天热了的话,皇上还可以把沈阳当做避暑山庄来使用。

    “皇太极就算是跑了,也而绝对不会一把火把身上给烧了,人家还想着实力强大了,最后夺回来的。”

    只是隔了一条浑河,两边的消息并不堵塞。

    **

    公元前300年,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此地筑候城(候,是斥候的候,为瞭望之意)。顾名思义,“候城”即为瞭望之城,隶燕辽东郡襄平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沈阳

    (本章未完,请翻页)

    隶属辽东郡望平县。

    两汉时期,已有史书称之为“候城”,隶属汉辽东郡望平县,为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说明“候城”在西汉时期已经规模颇大。

    三国时期,辽宁地区公孙度设置有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乐浪郡、带方郡等,郡下置县,沈阳属于玄菟郡治所。

    高句丽时期,属于辽东城。

    唐代时期,属于安东都护府“沈州”。

    五代时期,耶律阿保机大规模移汉人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属沈州。

    金朝时期,完颜阿骨打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天命六年(1621年),清军攻占沈阳。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内着手修建皇宫。

    崇祯二年,也就是天聪元年,皇太极就以为入关之后,见到了京师的繁华,开始着手扩建沈阳城。

    并且同时改名为盛京。

    还认为此是天眷他们后金,没过多久,还因此改了国号,名叫大清。

    此是,李过正用望远镜,看着被俘虏之后的那些建奴们口中的“盛京八景”之一的两个城门--天佑门(俗称小南门)、地载门(俗称小北门)。

    城门上方,一片愁云惨淡。

    也不知是真的守城的人没了精神,还是因为天气原因,两边竖着的代表如今大清的旗子,旗面耷拉着,缠绕在了旗杆上。

    “皇太极还是不甘心,想要在这里和大明好好的打一场。”

    在城墙的凸出处,还有这大明当年留下的强弩。

    站了一排的建奴士兵们,拿着的也多是弓箭,李过看得很仔细,每一名面对大明军阵方向的建奴脸上都是挂着不可描述的恐慌。

    所谓的勇气和疯狂,早就在连续不断的败仗之中,用完了。

    杀人的时候,这些人是饿狼。

    可现在等着被杀的时候,却发现不过是一群狗。

    欺软怕硬才是他们的本性。

    “留下来的是阿敏,此人一败再败,现在要以死明志了。”

    说话的年轻人名叫龚廷祥,常州府无锡人,字伯兴,一字佩潜,若是原来的历史轨迹的话,也只有到了崇祯十六年才中了进士。

    最后还在南明弘光朝任中书舍人。

    可惜的是,没过多久,就因为清兵打过来大明亡了,然后以死殉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