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这么回事,不过那也到等到大明平静下来,才能够去做,毕竟是整个大明的所有工匠。”
崇祯点头说道。
而且他已经想好了,工匠的分级,每一个行业自己去选,自己去分。
免得形成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情发生。
而每一个工匠的晋级,也都需要最少三位更高一个级别的工匠们的认可才行。
现在暂时只有一个意向,还没有设计好各种条例和规章制度。
而最优秀的工匠,升任为大匠之后,可以选择进入道院。
“道院如今都是大匠,不知道皇上对大匠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这一点袁可立真的很好奇。
而好奇的也不只他一个人,就连晁刚和高桂英也支起了耳朵,想要听听崇祯的看法。
“手艺和思路,就是说手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入选,某些有着重要意义的思路,也是可以入选的,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够做出一项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崇祯说的其实就是创新。
只有能够拿出自己的最新成果,不管是有用没有,都会得到道院的认可。
毕竟此时没有用的东西,不一定往后没有用。
科技的积累,总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
“这样啊,那百工学院的事情,也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就是学院只招收那种技术水平很高的工匠,然后培养那种可以突破自己水平的知识和手艺。”
袁可立毕竟是教过书的。
以前他学的是私塾,现在则是小学,对于这种从从小学,一直上到中学,乃至于大学的升学方式,体会很深刻。
层层递进,可以筛选出一些学习更好的,淘汰掉那些学习不行的。
而教书的先生和学校,不但扮演者教书的任务,也扮演者伯乐的任务,完全可以做到学业有成的学生,几乎很难有滥竽充数的存在。
崇祯听得一愣。
心中暗道:谁要是在说古人不聪明,他肯定是要在脑袋上给一个脑瓜崩子。
他是钻了牛角尖了。
总觉得百工一定要从小学习,培养兴趣和手艺。
然而事实证明,他的办法在这个有师徒传承的时代,根本不就行不通。
不管是军队也好,还是有师徒传承的也好,他们可能手艺不是很精通,可好歹是已经有了手艺啊。
而大明往后需要的则是更高端的人才。
那么百工学府也可以把有手艺,有想法的人,培养的更加高端。
就是短时间来说,招收的学子范围会更小。
高桂英也是一怔,她一开始的想法就是给百姓们一个挣钱的门路,没想过可以做那种更加精英的教育。
仔细的想想,袁可立的说法没有错。
可和她的初衷已经大不相同了。
她此时想要说出自己的看法,却几次张嘴都不知道如何去说,学手艺在军队就可以免费,人家凭什么来你这个收费的地方?
也就提升更高的手艺,才有更高的价值吧。
这么一想,这个学院,根本就不是给平常人开办的。
“这个办法不错,百工学院只教更高层次的学问,看起来学生少了,可质量提高了。”
崇祯不由的看向了袁可立,还是袁老爷子给力。
瞬间就能够想到这么绝妙的主意,不就是他后世的那些特别专业,也特别牛逼的大学招生方式吗?
吸引人才,然后培养根高层次的人才。
如此循环,何愁大明人才不够?
晁刚的脸上也很精彩,他可没有想过,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的解决。
果然皇上说的是对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诸位要是没有异议的话,那就按照袁老的意思去办。”
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崇祯的心情又好了起来。
“我这就去通知学院的人,那些已经招进来的人,也都得退钱,并且说明原因。”
好在人不是很多,高桂英只要吩咐下去,还是能够办妥的。
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高桂英一刻都不想耽搁,只是想着把百工学院,忽然从一个培养手艺人的地方,突然提升到了一个培养大匠的地方。
高桂英的心里总有点古怪。
到底哪个地方不对经,她现在也是说不清楚了。
崇祯想着以后这样的类似百工学院的需要会有很多,就发现有些东西已经要提上日程了。
对于学校的管理,现在朝廷也只管着小学和中学。
那也是各个县城教谕们的事情。
“你们觉得,以后这样的学院会不会多?要是多起来又该如何管理?是官府插手其中,还是让它们自由的发展?”
崇祯干脆就接着这个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就算解决不了,也得给别人留下一个印象。
也方便后来者讨论这个问题。
袁可立眼睛一亮,各县的学校那么多,以后能够出人才的地方就多,现在虽然看着中学已经是学问最高的地方了。
他知道,皇上手中可是还有着更高层次的教材。
高中,大学的建立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因为皇上品准的私人建立小学,想必以后也会有私人的大学。
要是不加以监管的话,一定会出纰漏的。
谁能保证当中没有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家伙。
“皇上想要做到哪一步?”
袁可立语气沉凝的问道。
要是开放的力度大的话,他都想要然自己家里的儿子,炸锅卖铁的也要建立一所学校。
崇祯也不知道,他能够放权道哪一步。
五千年的文明,让他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总会患得患失,放出去的权利大了的话,自己的控制力度就小了,而且很可能被某些不良用心的人给利用了。
可要是放出去的权利小了的话。
又很可能培养出一些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庸才。
思索良久,崇祯才缓缓的决定:“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不参政议政,其他的随意。”
袁可立一怔。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进亦忧退亦忧,是这个时代所有读书人都很明确的道理。
现在却被套上了这种规定。
那么培养出来的学子,到底有什么用?
毕竟。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这些人可什么都不懂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