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皇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517章 消耗(2/2)

    “眼下启用腾字级的营造计划,是为了运兵,运粮,而非为战争所需,是商用!”说到此,朱允熥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然这也是盲推,五日之后,我将陪同汤公南下,环岛巡游,具体我会在石碌地区进行考量,能做则做,不能做则停!”

    进两年来,琼海营造最多的设施是大食堂,次之就是船坞。

    目前琼海,造船厂有五处。

    海口两处,南渡河营造镇字级,港区营造威字级,两大船厂船坞合计十一艘,在建镇字级四艘,威字级六艘。

    余下三座造船厂,分别在三亚,亚龙湾,石碌地区。

    三亚船厂,为综合造船厂,先有船坞七座,也是琼海目前投入最大的船坞,可营造威字级,镇字级海船,未来还会不断扩张。

    亚龙湾船厂,是商业船厂,公私合营,工部提供技术,商贾提供资金,规划中船坞十二座,镇字级,威字级船坞四八开,现已建成五座船坞。

    石碌船厂,则是工部船只营造司所在,汇聚了琼海最顶级的船匠,探索,尝试飞剪船进一步发展方向与可能。

    “仅为军粮运输的,腾字级的出现,可为腾字级军用型做铺垫!”徐增寿对此没意见。

    一艘四型飞剪船的运输船!

    1150吨的排水量,扣除船体自身的重量,载货量大致范围在600至700吨左右,安全航行的情况下,保底一次也能运输500吨物资。

    500吨混装物资,足够一个标准团半年所需。

    有个四五艘,便可保障一个师团一场战役所需。

    而操作一艘船只需要百人,过程中少了多少人吃马嚼,这不就节流下一大笔吗?

    问题之在于,眼下能不能造出来?

    想法虽好,不确定因素却很大。

    黄子澄,徐增寿,朱允熥陷入沉默,各自有所盘算,相较于将重心落在造船上的三人,郭清则在注意力落在食品加工上。

    “能量!”

    郭清手指微弹纸面,“食品加工的确是一方向,但想要做好这一块,其中所需做的文章不少!

    不亚于新建一套知识体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朱允熥混的,后世词汇的接受量自然少不了。

    朱允熥所编绘的初级格物一书,就记载了热量,能量,功,的信息与公式,主抓教育郭清有空也会翻阅一下,只是不曾想过,人吃饭的问题,能与热量,能量关联起来。

    若真能关联的话……

    那军需补给,便可向高热量方向发展,等同重量的下,以高热量食品的供给,压缩食品的体积,这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思路。

    只是思路只明确方向了!

    内里的文章不少,最好是能估测出每一种食物的具体能量,与人体接受程度。

    “食品加工这一块,却是需要经大量的实验验证,方能保障军需供给的稳定,好在我们有时间,可以一一实验,组合!”

    朱允熥肯定道。

    “这场实验,我觉得可以让鸿学生来做,设置若干小组,以日,旬,月,季为周期进行实验,多设参照组,最终汇总,然后进行组合排列,优化各类军需食品,尤其是在口感上!”郭清笑道。

    “你来负责和熬了!”

    有了四年缓和,朱允熥在郭清等人面前,无需再事事解释,很多东西一点便透,事情做起来也就顺当!

    两大方向确定,后续不好揣测,自然也不需多谈,做了再说!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