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皇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264章 赈灾的失败(2/2)
    能说出这样的话,勋贵之后无疑!

    一番平复之后,徐妙锦放下缰绳,朝着朱允熥抱拳以道,“不管怎么样,多谢兄弟提醒,不然真要坏了事,你刚才说要去江东桥选地营造工坊,安置难民,可否方便带许某一个?”

    “……”

    “不方便吗?”徐妙锦追问道。

    “方便,当然方便,我可是听常大人说过,灾民能活过这个冬季,与公子有极大的关系,我本就是一个选址工作,若是不弃,那就一起好了!”

    短暂的思考之后,朱允熥直接回应道。

    后世的江东桥外是什么场景

    朱允熥不知道因为没去过,但想来应该建设的不错!

    但如今的江东桥,则是生机与破落同存。

    生机在于货运中心从莫愁湖一代迁徙而来,码头兴建,仓储兴建,大量的劳力分布着这片土地上。

    破落在于当年的战火,纵然距离那场大战已经有三十多年,但依稀能看到早年的痕迹。

    血与火落在这片土地上,无数良田化为荒地。

    踏过石桥进入江心滩,朱允熥一行人立马吸引来了无数目光,这些人中不少是负责中介的商客,但当看清楚朱允熥一行人的行头后,纷纷表示打扰了……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狡猾,和处事思维,什么人可以接触,什么人不能接触心里还是有数的。

    “这个地方怎么想到的,看样子很不错啊!”

    徐妙锦也只是听说过江东桥,却从没踏上这片土地,没办法谁让此地距离南京城略远,还在城郭江东门之外,属于郊区外的郊区,要不是货运方便,这个时代没事谁愿意跑这?

    ”做生意的,总有耳目!”朱允熥解释道,同时也在观察仔细。

    江东桥一带自明建立之后,便逐渐成为江南的水运,货物中心,米粮,木材的集散地,覆盖整个南直隶,外带浙江,江西,山西等地。

    是明中后期湖广稻米进入运河重要的据点。

    堪舆图上看感受难以深刻,实地参考之后却是发现不一般,的确是个好位置,整个江心滩都可以停靠,而且一张石桥就已经联通,陆运基础发达。

    此地的发展只在于想与不想,只要上位者想便可以发展起来。

    将纺纱工坊修建在这里,便可以坐拥区位优势,辐射大半个中原,最为关键的是,土地也可以利用起来。

    “你们是打算将棉花洗涤全都放在这里?”

    徐妙锦冲动但不是傻,到了目的地第一眼就明白过来,吴王府这是要做什么,看来之前说的不像是在骗人,朱允熥等人确实没有将灾民忘记,将灾民忘记的是那帮户部的虫豸。

    “不仅仅是洗涤!”

    朱允熥摇头,他心里没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反倒主张女人能顶半边天,现实中这许家假小子也是帮了不少大忙,年前洗涤的最后一批棉花,就是她找人吃下的,“棉布你也接触过了,无论是质地还是保暖效果都比麻布更好,价值只比麻布稍微贵了一点,如果操作得当,与麻布,丝绸之间抢占出一定比例,便可以带动巨大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