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败家子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百八十四章 奏曲助兴,国丈入宫(2/2)

    老爷看完信,面色大变。

    “老于,快去备车!”

    沈国丈将信揣进胸口里,越过屏风往里间走去。

    “夫人,我进宫面圣,你暂且再小睡一会儿,进宫去见娘娘!”

    “唔……见娘娘?为何?”

    沈老夫人还睡得正迷糊,睁眼看了下外面的天色,吓了一跳。

    “你这么早进宫,到了正在上早朝,你可要在外面等上至少半个时辰,不如随我一起先去见娘娘。”

    别看身为国丈,但已是六十高龄。

    原本的闲职早已退位。

    沈家也不掺和朝堂争斗。

    家里诸子也皆是天子亲信耳目,担任高不成低不就的官职。

    沈老夫人还真想不到,能有何急事,让她家老爷冒着风雪去面圣。

    “事关重大,等一等也是值得的。”

    沈国丈伸手摸了摸胸口的信件,想到信上所说的内容。

    哪怕周身一片寒凉,心中却涌起一股热意。

    “秦家,不枉陛下赏赐的忠义牌匾。”

    羽绒服。

    虽未曾穿上身,但只是想到这三个字,便感觉到了一股暖意。

    文羲有了举荐羽绒服之功,就能从剑南道迁官,荣归京城了。

    沈国丈麻利地穿戴整齐,又多拿了一件兔毛拼起的大氅。

    出门看到冻得鼻尖和脸颊泛着青红、瑟瑟发抖的管家,将大氅披在管家身上。

    “进宫!”

    富贵人家遇到这样的天寒地冻,尚且倍感严寒。

    更别提戍守北疆的将士。

    有羽绒服此等宝物,必当让天子知晓。

    早一日给北境将士们安排上,便能少一日严寒。

    ……

    金銮殿上。

    天子听着玉阶下面,文武百官汇报完各地发生的近况。

    好不容易因为再生稻满足了赈灾的需要,而宽松了没几日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今年历经旱灾、涝灾和蝗灾,原以为到了冬日,能好好地猫一个冬。

    就等着增产稻秧成熟,在青史上再添一笔丰功伟绩。

    如今看来,不让他下罪己诏就不错了。

    “陛下,陇西未至十月飘雪,看来钦天监预言成真,今年恐有冻灾发生!”

    兵部尚书出列,神色十分严峻。

    “陛下数日前让董家制衣行增添冬衣,以备不时之需,实乃明智之举。”

    天子看到兵部尚书一脸凶神恶煞地说着夸奖的话,就知道下文一定不好听。

    果然。

    兵部尚书欲抑先扬。

    “陛下,今年不止大乾各地天灾不断,据说突厥夏秋两季,坝上一带有一半的区域牧草没长出芽来,臣担心他们会提前至冬月骚扰边境,掠夺我大乾百姓的衣食,还请陛下早做打算。”

    应付敌人侵掠能做何打算?

    新兵已北上。

    剩下的,自然是增加军需。

    “户部拨白银三十万两增加武器装备、再从朕的私库拨十万两增加粮草。”

    长姐说过,将士们吃得好才有力气御敌。

    他从秦家收购的再生稻,有一部分以私库库银买的。

    由于大家图个新鲜,粮价到京城涨了一倍。

    私库里有的是银子。

    “多谢陛下体恤前方将士!”

    兵部尚书第一次要钱要得这么痛快,冷脸都有了笑意。

    有了兵部尚书打样。

    剩下的各个官员,也开始索要御寒的花费。

    天子不可能厚此薄彼。

    只能推给唐丞相,让唐丞相先确认一遍再批准。

    光是听大臣们各种花样说辞要钱,就听了半个时辰。

    好不容易挨到下朝。

    天子望着还要飘着细雪的殿门,思考着这个时节,宫内何处燃起了暖炉。

    小李子匆匆跑来。

    “陛下,国丈大人求见!”

    “大冷天的见什么见,无事的话,请国丈改日再来同朕和皇后一同用膳。”

    天子搓了搓手,准备去上书房蹭公主们写字必须要用的暖炉。

    他这个年纪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飘雪冻得直打哆嗦。

    国丈上了年纪,万一吹个风得了风寒,皇后又要埋怨他思虑不周。

    “陛下,国丈大人已在宫门外候了半个时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