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驎聊天不累,可以天南海北,纵横驰骋;五湖四海,一泻千里。你说什么,都无须解释,他总是能听得明明白白。
这次到访,我们谈到兴奋处时,马驎突然激动得站起来,他走到书柜旁,拿出了一个军功章盒子,那是因为他在集邮知识竞赛中获得特等奖,部队授予他的三等奖军功章。马驎委托我把这枚军功章赠送给北京市集邮协会。
从武汉回到北京,在北京市集邮协会在怀柔举办的一次集邮学术研讨会上,我把马驎的这枚三等奖军功章,亲手递到北京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林侠的手中。
我这些年也去过几次武汉,但都由接待单位安排采访日程,来去匆匆,很难多呆几天。也就没有时间去拜访我的集邮朋友马驎和郭迅了。
以后我和马驎又见过面没有,我已经记不清了,也许在哪次会议上见过面?也许就再也没碰过面?
近些年,我经常从网上看到马驎出席一些集邮活动的行踪,从网上的一些照片看,他人胖了,脸上也渐渐显出岁月流逝的痕迹了。
我一直关注马驎,我知道,1988年,马驎经过培训与考核,以总分最高的成绩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邮展评审员,是当时唯一获此殊荣的部队集邮人。马驎先后出任过多届全国邮展评委和《中国集邮大辞典》分科主编。1990年后,他先后当选全国集邮联三、四、五、六、七届理事和四届常务理事。2007年获全国集邮联会士称号。
马驎1954年出生,比我小一岁,但他的集邮成就比我辉煌。我遥祝他今后取得更加辉煌的集邮成就!
? ?——当夜深人静时,我端起一杯淡淡的绿茶,慢慢品尝;坐在电脑桌前,望着电脑里那些浸透着岁月时光的老照片,陷入沉思。我想起和这些集邮老朋友们在中国邮坛上的相互认识、交换邮品、制作邮品,一起开会、聊天、讨论和合作的那些往事。
? 原本已经有些淡忘的那些集邮往事,又渐渐地清晰起来,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 特别是那些邮坛上的“集邮风云人物”:集邮家和集邮编辑朱祖威、刘肇宁、郭迅、李伯琴、王渭、吴凤岗、马麟、葛建亚、刘玉平、张林侠、岳晓湄、刘劲、李玲、董至德、周家奎、蔡旸、王宏伟等,他们的风采又再一次活跃在我的眼前,让我回忆起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些集邮往事。那山那水,历历在目;一言一行,难以忘怀!
?
????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