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8章 想明白的很快(2/2)
    看来,这谷王倒还算拎得清。

    既如此,那秦锋倒省事多了。

    之后,秦锋又拿出另外一只垫在臭脚丫子中的朱棣亲笔书信递于站着的朱橞手中。

    朱橞对这份功劳的迫切远大于李景隆,自也就没有李景隆对这封书信嫌弃了。

    才从秦锋手中接过,便迫不及待的打开。

    信中的内容特别简单,与朱橞论了一番兄弟情义后,便就是说什么往昔之事不再提起,只盼望着朱橞能及早来帮他,帮太祖高皇帝守住祖宗基业。

    有了朱棣的保证,至少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其实朱棣将来不管是进城还是即位,都必然迫切的想要塑造自身广纳天下良才以及不对任何人秋后算账的英明形象,不管昔日效忠建文皇帝的这些人有无功绩,基本都能虚心接纳。

    再者说,若要初建新朝,对人才也是很稀罕的。

    “四哥苦心本王明白的太晚了。”朱橞有些遗憾。

    是明白苦心晚,还是明白实力晚,那可就说不准了。

    “还需本王怎么做?”朱橞问道。

    有关于这些方面的东西已与李景隆做过详细协商了,他们也没什么时间再与朱橞过一遍了。

    毕竟这个事情的主导权是在李景隆身上,这也就是秦锋想要在这个事情上多拿些功劳,这才留下游说朱橞的。

    不然的话,他直接把朱棣的书信留给李景隆,由李景隆与朱橞协商也就行了。

    大概是怕秦锋把此事的头功再转交给朱橞,朱橞才出言询问,李景隆当即应承,道:“此事秦使节已与臣说过了,稍后臣与谷王殿下细谈吧。”

    刚才朱橞直接与他说话他都当听不到,现在朱橞问秦锋,他都回答的积极了。

    这也就是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自个儿将来的功劳。

    如若不然,反正时间也充足,他非得在此事上再重新做些操作,让朱橞主导了金川门之事不可。

    李景隆争抢,秦锋笑了笑道:“大致时间反正就定在六月十四了,还有两日时间应是足够二位实实在在控制金川门了,六月十日那天,燕王殿下会打出麾盖往金川门的,具体时间也别联络了,只要二位看到麾盖,开城门就是。”

    李景隆与朱棣并没办法坐在一块,就这些问题面对面达成一致。

    如此以第三方联络是很难确定了具体时间的,以秦锋借鉴历史所提供的经验那是最稳妥不过的。

    秦锋对李景隆的附和,让李景隆的出言不再那么苍白无力。

    对李景隆的不够意思,朱橞是有不满的。

    可惜不管怎么说,李景隆都是被朱元璋作为年轻一代将军培养,多次去外面练兵,加之本身兵书读的多,能对很多兵法侃侃而谈,且又是勋戚子弟出身。

    种种原因结合,致使他在军中威望很甚。

    即便他与燕军交战时屡战屡败,但都无法泯灭李景隆身上的光芒。

    朱橞虽是天潢贵胄,与李景隆相比却是有些黯然失色的。

    既如此,为防万无一失,主持金川门之事只能交给李景隆,他获些协助之功也算是可以的了。

    “行吧。”朱橞应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