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衙内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0122章 徐氏妙锦 求订阅
    柳天赐知道这个跟朱高炽年纪相仿的小姨娘徐妙锦(比朱高炽小两岁)在野史中流传很广。

    后世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集都有她的身影存在。

    传说,当徐皇后死后,朱棣想要立徐妙锦为继后,可是徐妙锦誓死不从,最后出家为尼一生都不曾嫁人。

    其实,有时候野史之所以流传,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事实, 只不过是正史由当权者编写,因为种种政治需要不能写入罢了。

    没想到徐妙锦竟然看问题看的这么入木三分,柳天赐跟徐妙锦虽未谋面但是在心里已经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要知道现在大明永乐初年的政治局势可是暗流涌动的。

    别看现在的大明风平浪静,可是实则却是并不像表面那样。

    朱棣为什么要一门心思的去北伐?前面咱们也分析过原因。

    还不是其皇位得来不正,是通过军事政变从侄子手中夺来的?

    他为了急于给自己证明当皇帝不输给老爹,更不会输给建文, 所以才要通过建立武功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 话说回来朱棣能有今天的局面,少不了徐皇后家族的影响力支持。

    他的皇后徐氏乃中山王徐达的嫡女, 也就是徐妙锦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要知道中山王徐达在军中的威望那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说起来永乐开国之后的政局非常微妙,这种微妙在朱棣靖难之役后登基称帝一直延续,永乐朝政治派系是一直存在的。

    众所周知,朱棣并不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而是通过靖难之役叛变上台的。

    在此过程中他率领北平的燕军南下,击败了南京数十万的明朝正规军,夺取了南京城。

    城破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朱棣强行登基称帝,拉开了永乐朝的序幕。

    由于得位不正,朱棣的皇位并不稳固,各方面都遭受到很大的质疑,这种情况在永乐初年最为严重。

    由于是推翻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登基,朱棣与支持朱允炆的江南文官集团势同水火。

    登基后为了稳定皇位,朱棣以清剿靖难之役残余的罪名处置了不少支持朱允炆的文官家族,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方孝孺。

    因为这些操作,朱棣和江南文官势同水火,在朝廷中明争暗斗非常激烈。

    由于江南是明朝财赋来源之首, 而这些财赋又掌握在江南文官手里,再加上帝都南京正好处于江南文官的地盘上,这让朱棣对明朝的执政始终处于被江南文官集团的掣肘之中。

    现在要说起来朱棣缺钱,就可以理解了吧?

    这也是朱棣加紧筹备迁都北平的最主要原因。

    可是为了国家的大局,朱棣不可能把江南文官都杀光,只能恩威并施,逐步化解矛盾。

    除了江南文官之外,南京的开国元勋也与朱棣矛盾重重。

    以驸马都尉梅殷、魏国公徐辉祖为首的一批勋贵并不支持朱棣,他们坚持朱元璋的遗诏,要求拥立懿文太子朱标一系的王子继承明朝皇位。

    这些勋贵掌握着南京大量资源和权力,相当大的一部分明朝军权在他们手中。

    虽然梅殷和徐辉祖相继去世,曹国公李景隆又带着一部分勋贵投靠的朱棣,但反对者在朝廷中仍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甚至有一部分勋贵出现与靖难功臣合并的苗头,这将对朱棣的皇位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朱棣对于勋贵家族的处理不得不慎重。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两个大问题困扰着朱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