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十二章:夫子又双叒引动天地异象了!
    “心即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简直是荒谬至极!”

    此刻,严院长等朱圣门徒脸上露出怒容。

    朱圣曾曰,性源于天,性即理也,性在心外。

    万物万物的性都来自于天,性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在其他事物上,就是不同的性,而这些性就是事物的规律。

    这些规律亘古不变,也可以称之为天理。

    天理处在心之外。

    除了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外。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礼法,也算在亘古不变的天理里面。

    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本性。

    可现在,苏长歌居然说心就是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这不是荒谬是什么?

    随即,严院长直接起身,出声驳斥道。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这何其之荒谬!”

    “你这根本就是歪理邪说!”

    “吾等皆在你心外,难不成老夫等人就是无物、无理吗?”

    严院长开口诘问,脸上露出愤怒之色。

    不仅仅是他。

    在场的朱圣门徒都是满脸怒色。

    像是恨不得立刻跑上台把苏长歌扯下来,好好的揍一顿。

    而那些儒道其他学派。

    则是一脸疑惑,不理解苏长歌为何会说出如此愚昧无知的言论。

    你就算不喜欢朱圣那一套理论,但也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起码要有个合理的论证过程,来证明你所说的话吧。

    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但凡有眼睛,有耳朵,能触碰到物体的人,都知道这话不对。

    “苏长歌此人徒负虚名。”

    “品行虽佳,但刚愎自用,而且见识浅薄,为众人笑柄。”

    孔兴儒心中暗自摇头。

    而此时,看到众人这副态度。

    苏长歌淡定自若,并没有太大波动。

    早在说出这句话之前。

    他就知道朱圣门徒肯定会炸毛,其他儒生也不理解其中含义。

    随即,面对严院长的诘问。

    苏长歌没有去直接反怼,而是从袖中拿出一张白纸。

    “敢问严院长,这是何物?”

    苏长歌开口问道。

    听到这话,严院长看着他手中白纸,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这不就是一张白纸吗?

    其他众人同样如是,一脸疑惑的盯着白纸,不知道苏长歌这是想表达什么,不就是一张白纸吗?还能是什么?

    莫非这与普通白纸有什么不同?

    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

    但包括衍圣公在内,所有人都不敢开口言明这是何物。

    随即,严院长沉吟了一会后,出声答道。

    “你手中的是张白纸。”

    “但这东西与你刚才所言,老夫所问有何关系?苏状元莫要岔开话题。”

    这番话说出,众人纷纷点头。

    一张普通白纸而已。

    跟你刚才提到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有什么关系?

    也就在这时,苏长歌点了点头。

    “严院长说的不错。”

    “苏某手中拿的确实是一张白纸。”

    “但苏某想说的是,诸位未见此纸前,此纸与诸位之心同寂,而在见过此纸之后,此纸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说话间,苏长歌将纸撕碎。

    “试问严院长。”

    “刚才那张白纸在何处?”

    苏长歌开口,目光看向台下众人。

    一时之间,众人哑然。

    严院长更是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可。

    他们自然明白,苏长歌问的是刚才那张完整的白纸此时在何处。

    其想表达的意思是白纸虽然被撕碎

    但模样却存在于众人心中。

    可这话若是说出来。

    不就变相等于承认纸在心中,心外无物吗?

    想到这,严院长的脸色顿时阴沉下去,出声怒斥道。

    “苏长歌,你这分明就是在诡辩!”

    “朱圣曾曰:性在心外。”

    “可你刚才那番言论,违背圣人道理,实乃谬论,用诡辩蒙蔽天理也!”

    声音响起。

    朱圣门徒纷纷点头应和。

    抛开事实不谈。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肯定是错的。

    毕竟圣人之言乃是天理。

    亘古不变,万世不移。

    我们没办法证明你是对的,但我们可以证明圣人的话绝对是对的。

    你违背圣人之言,不是诡辩是什么?

    “这就开始不讲道理了?”

    看到这一幕,苏长歌觉得这群朱圣门徒实在是迂腐顽固。

    不合他们圣人的道理就是诡辩?

    就是蒙蔽天理?

    那他们心中这天理可真够小的。

    不过朱圣门徒,倒也正常。

    自礼圣开始制定礼法,再到董圣的天人感应,以及朱圣的天理学说。

    他们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用礼法来约束人心,让人人都成为守礼的道德君子,建立一个以道德为法条的社会秩序。

    而朱圣的这套天理学说。

    彻底将儒家,转变成为儒教、礼教。

    礼法成为道德的固有教条。

    然而,不能说礼圣、董圣、朱圣有错。

    礼圣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董圣所处的时代王朝需要礼法维持统治,朱圣所处的时代王朝统治不稳,时局动荡。

    所以,他们只能用教条这种笨方法来约束人心。

    而苏长歌想做的。

    不是一上来就推翻礼法和现有道德,而是解放人心的自由。

    礼法还是那个礼法。

    但它不再是绝对正确的天理。

    而是要由人的主观意识去做判断,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好坏善恶。

    随即,苏长歌也懒得理会严院长的呵斥,继续出声道。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若万事万物未曾见过,未曾听过,此物与吾心同寂。”

    “若是见过,听过,此物,推己及万物都在吾心中,由此可知万事万物皆存于心中,吾心即是宇宙,吾心即是天理。”

    苏长歌开口,语气平淡。

    但落在众人耳中,却如天雷炸响,振聋发聩,直接怔在原地。

    细细一想。

    凡是他们所知道的,有意义的东西,皆是见过、听过、碰过的东西。

    而那些未曾见过,未曾听过的事物。

    比方说刚才那张白纸。

    苏长歌未拿出前,他们怎知此物的存在?此物意义更与他们无关。

    而在见过以后,即便被撕毁,其意义、模样却依旧存在心中,由此可见,万事万物不在心外,皆存于心之内也。

    一时之间,众人陷入到沉思当中。

    就连朱圣学派中有些人。

    此刻都不禁开始怀疑起自家圣人的话是否正确。

    “好一个心外无物。”

    “此子竟有如此之才。”

    孔兴儒喃喃自语,觉得苏长歌这番道理看似荒谬,却又难以反驳。

    而在后排,赵恒等人则是云里雾里,这东西对他们太绕,唯有慕子清能听懂,但也只是听懂,没办法全部消化。

    此时,讲台上。

    苏长歌看到众人这般模样并不意外。

    他刚才所言。

    乃是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

    既事物的意义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由心来为事物赋予意义。

    在这点上,否定了朱圣性在心外,天理不变的论点,将对事物的客观认知,转到主观认知上,吾心方为天理。

    事物的是非、善恶、好坏。

    不再是由僵化固定的天理来评判,而是由自己的心来判断。

    而这个世界的人。

    在此之前从来没听过类似的道理,一时之间自然难以完全理解。

    随即,苏长歌扫了眼众人。

    准备在心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毕竟心即是理。

    只是个体看待世界的一种角度,阳明心学最重要的是‘知、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