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被曹操出卖,我转投刘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十四章 大兴土木,扩大生产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天行健》

    …………

    与诸葛亮携伴下山,回到城中已经入夜。

    徐风拿出自己在山上打到的猎物,又让庖厨做了几个小菜。

    和诸葛亮一边用晚膳,一边讨论着安置难民之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一味放粮赈灾,不如以工代赈。”

    徐风一开口,便让诸葛亮大感惊奇。

    “以工代赈,听起来颇有深意。”

    徐风点头解释道:

    “换句话说,就是与其一味捐助放粮,倒不如借机调动灾民充当劳动力。”

    “让他们扩大生产,促进发展,官方的投入得到了反哺,灾民也能更加长久的获得援助。”

    诸葛亮闻言不由得拍案叫绝。

    以往某地发生灾情,大量难民都会流离失所,漫无目的的到处游荡。

    土地荒废,等于大量劳力被白白浪费,亏损极大。

    所以历代君王莫不对天灾人祸畏惧之极。

    每次赈灾的投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如今不同,新野宛城缺少大量的劳动力,众多工程百废待兴,岗位永远不会缺少。

    所有剩余的劳动力,都将第一时间获得利用的机会。

    徐风摊开新野和宛城的地图,指着上面已经标记好的线路说道:

    “我准备进行一番大开发。”

    “首先兴修水利,搭建水渠,多建水库,截留新野周遭的江河湖水。”

    “可以调节水势,旱时供水,涝时控水。”

    秦朝之时,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得川蜀变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想要粮食丰收,减少洪涝干旱的灾害,这水坝水渠可谓必不可免。

    到时候宛城和新野都将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产量怎么可能提不上来。

    “况且,我接下来准备大量开荒,在新野和宛城之间调用大量人员垦荒。”

    “由咱们官方批量提供农具、耕牛和粮种,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开垦种田。”

    “咱们再减免赋税,许诺开垦荒田之后耕种三年,这些土地便属于他们。借此激发他们的斗志。”

    虽说汉末之时人少地多,但这些地实际上都把握在官府和世家手中。

    普通百姓不得允许,根本没资格耕种这些田地。

    况且大部分百姓都被世家所掌控,甚至直接藏匿起来,这些百姓就成了名义上的黑户。

    就比如曹操曾经不止一次的进行人口普查,想要查清自己治下到底有多少百姓。

    结果连查几次,递交上来的人数都不一样。

    最后曹操被逼无奈,和中原世家谈判,不管你人多人少,就直接按照百万户人口来收税。

    所以在史书记载中,曹操执政前后几十年里,治下人口数竟然都维持在一个数量。

    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丰收治世。

    连着曹丕继位,人口竟然也没变化。

    所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拥有自己的户籍身份,拥有自己的农田。

    让自己最后能分到粮食,便已经是莫大的奢求。

    这也是为何曹操屯田制,要征缴走农户六七成的粮食,依旧被后世誉为德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