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被曹操出卖,我转投刘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章 转投刘备(2/2)
    “大人,多亏子龙将军与他率领的精兵协助我们行动。”

    “否则我们想逃离许都,还需要再废一番周折。”

    徐风听完点了点头:

    “玄德公的人情,我已记下,日后必当报答。”

    赵云答道:

    “主公在临行之前便有嘱咐,说鸿羽先生乃仁德贤士。”

    “当年云长将军自曹军离开,多赖先生百般奔走,才免得将军在路途中许多困难挫折。”

    “尤其是二位夫人在许都,也是多亏鸿羽先生的关照,方可幸免于难。”

    官渡之战的前期,关羽曾经被迫降曹。

    而早已知晓历史的徐风也选择成全关羽。

    在关羽离开许都,回归寻找刘备的时候,亲自到相府劝说曹操。

    言明关羽去意已决,何不大大方方的前去相送,还能成就一番佳话,收获天下民心。

    随后徐风预料到沿途将领必然自作主张,于是派亲信一路护送,确保各关隘守将不会为难关羽。

    因此,这个时代的关羽并没有机会立下过五关,斩六将的传说。

    其实只要依照徐风的变法按部就班,曹操接下来便可积累到平推天下的资本。

    之所以顺应历史帮曹操放走关羽,也是源于徐风的自信,更是帮助曹操收获天下民心之举。

    所以此时的曹操,在天下的名声比原本的历史上好了许多。

    制度科技文化各方面的领先,注定曹操的获胜已是注定无法撼动。

    也不必枉做小人,提前杀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双方各自帮了一个忙,如今自然算是两清了。

    徐风拱了拱手,正准备就此拜别。

    但赵云却是急忙问道:

    “不知道鸿羽先生此行欲去何方?”

    徐风听了却是一愣,片刻后终于反应了过来,不由得长叹一声。

    “我本是山野散人,后来见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这才出山寻访明主,欲辅佐明君,匡扶天下,而后便可归隐山林,畅游山水。”

    “如今曹操已一统北方,天下之势已定。我此生夙愿已足,无非是寻一地改名换姓,逍遥度日罢了。”

    赵云一听,便知道徐风实际上是因为遭受背叛,一时之间心灰意冷。

    准备找个地方隐世,不再问世。

    赵云想起此来刘备的嘱托,急忙回道:

    “先生之才当世罕见,堪比姜尚、张良。如今正值壮年而归隐,岂不可惜。”

    “况且曹操此人虽有雄才,却是阴谋为体,行霸道之事。”

    “先生行变法之事,本是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之事。”

    “曹操既然弃先生之人,又怎会固守先生之政?”

    徐风听完也是默然。

    本来他想着曹操纵然出卖自己,但人亡政未息,未来必有百年盛世。

    若曹家后代偶有明君,甚至可保五百年江山。

    但他的志向又岂是只局限于所谓‘百年江山’。

    既然有幸来到这战乱之世,大变之年。

    那自然要利用毕生所学,创下一个万载泰平的光辉盛世。

    之前他在曹操麾下进行的变法,实际上只是简单进行了利益的分配。

    提高了一部分的生产力,让其军力国力都大幅提升。

    但并没有对生产模式,分配方式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好像盖楼,徐风本来准备先打好地基,后面再一步步的盖好高楼大厦。

    “赵某不才,凭匹夫之勇得受重用。”

    “据我观之,刘使君乃真诚仁义之君,若得先生,必倾心相待,绝不妄加猜忌。”

    “望先生详加思索,切勿自误,使明珠暗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