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君的相亲小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77章 第十三次相亲92(2/2)
    好比老鼠遇到猫,多半会死,越是勇于应战的,死的越快。反倒是及时察觉到有猫,然后迅速逃离的胆小鬼能活下去,并把自身基因一代一代传播下去。

    如果物竞天择是大自然的真理,那么,老鼠这个物种大概会一代更比一代胆小。道理显而易见,不怕天地的壮士都被猫或蛇吃掉,只有那些胆小机敏的卑微者能存活。

    这看起来不太符合优胜劣汰。在m君的概念里,或者说在历史书里,那种有“虽千万人吾往矣”气概的,才是进化中产生的优等生物。至于那些,一上战场就趴地上装死的胆小如鼠者,不过是随时应被历史的笤帚扫进故纸堆的垃圾。

    然而,讽刺的是,鼠群里活下来的都是后者。也就是说被自然认定为劣质品淘汰的是前者。

    莫名其妙。

    这就是m君对此的全部理解。

    不过有些事,他还是能捋顺出逻辑链条,找到其合理性的。

    比如:猫为什么能吃掉老鼠。

    猫吃鼠靠得当然不是一颗勇敢的心,而是相对于鼠类而言过于庞大的身躯,以及锋利的爪牙,敏捷的身手。

    以体型而言,或许胆子小一些的耗子,能活得更久些,确实是合情合理的。

    人们总喜欢看有强烈反差的事件结果。

    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彭城之战这些以弱胜强的事儿。

    但是,看客们显然搞错了一件基本事实。

    正如刀会被折断,不是过钢易折,而是还不够“钢”。

    拿彭城之战来说,乍一看刘邦统领五十几万诸侯联军,是当之无愧的最强者。

    于是乎,有些人把项羽赢得彭城之战的胜利,视为以弱胜强的典范。

    可事实上,打仗不是谁兵多,谁就能赢的。

    如抛弃一切客观条件,诸如:后勤、装备、天时、地利等等,只看将与兵。

    一个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优秀军事将领抵得过一群各怀鬼胎的军事庸才。

    一支久经战阵,百战百胜的精兵,足可以一当百,摧毁螳臂当车的百万乌合之众。

    从这两点来看,在那个时间点,项羽兵虽少,但不弱。刘邦人虽众,却不强。

    世界上,没有以弱胜强这回事,只有强的战胜弱的。

    历史上所谓的以弱胜强,大多是一种缪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

    某人有几百万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对手只有十余万聚合在一起的军队。

    看起来,有几百万军的为强,只有十余万的为弱。

    但是,有百万雄兵者每次与敌人会战,能同时投入几百万人吗?

    显然是不能。

    也就是说,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兵少者就能摧毁兵多者。

    第一,兵少者可以集中使用兵力,而兵多者无法在某一具体战役中,集齐优势兵力。

    第二,兵少者单兵作战能力比兵多者强。

    这不是m君自说自话的臆想。

    满洲八旗军与明崇祯皇帝的军队就是按照以上模式在作战。

    以历史事实来说,崇祯算不上强势一方,后金国小但绝不是弱者。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