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七十七章 三大税(上)
    天启二年九月九日,御史冯英建议各州县建立军队,按田地供饷,被朝庭采纳。

    九月十二日,陕西灾情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北京。

    陕西巡抚与延绥巡抚分别上报:固原州星殒如雨。平凉、隆德诸县及镇戎、平虏等所,马刚、双峰等堡地震如翻,目前已统计: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倒塌一万一千八百余间,牲畜压死一万六千余只,压死男女一万二千余口。

    殒石、地震,巨大的人口伤亡与经济损失,无一不在刺激着朱由校的神经,内阁拟定从国库发赈灾款项九十万两,朱由校也从内帑中拿出了二十万两,并派遣了两个信得过的人去监督。

    众所周知,明末是一个天灾连年的时代,干旱、洪水、地震、瘟疫、台风、暴雪,每年都有不同灾祸降临在这片多难却又坚毅的土地上。朱由校自以为作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在看来还远是不够。

    朱由校突然觉得“天启”启这个年号有些糟,“天启”本是个好词:“英衮畅人谋,文明固天启。”但当它作为年号出现时,却总与美好无关。

    历史上以天启为年号的政权有很多: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共计三个月;南朝梁政权永嘉王萧庄,共计近2年;元末起义军领袖徐寿辉,仅行用一年即止。

    这个年号都不长久,且多在割据政权之中。而在原历史上,大明天启年间,带来的也是战争、瘟疫、饥荒和死亡。

    朱由校甩甩头,将那些迷信、怪力乱神扔出了脑子,重新振作起来,思索着国家的事务。

    现在的大明政府国库空虚,内帑也并不富裕,开源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圣上,这是新的公文。”

    一个声响打断了朱由校的思绪。太监永寿将一份看起来就厚得要命的文件放在了桌上。两年过去了,他已经成长了许多,现在再称呼他为小太监已经不合适了。

    “怎么没送到内阁去?”

    朱由校看着文案的封面,颜色、款式与平时不同,就知道这是越级处理的,这不符合规矩。所以这个公文的行政级别有些有趣。

    “这是毕自严大人与枢密院联合署名的,他们说只是份草案,先请陛下过目。”

    哦,没错,市舶司与枢密院是自己新设的部门,确实是不归内阁管,直接向皇帝负责,朱由校心想。

    “以后把这两个部门的公文与其他部门做下区分。还是像现在这样直接给我送来就好。”

    他现在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务,可以让这两个部门突然联合到一起。他让枢密院要处理的事物有很多,而毕自严目前在处理海关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事物确实有一定重合。

    翻开公文,标题印入眼帘:

    《国家财政收支系统法施行条例(草案)》

    文章开篇语言简洁,引人入胜,一说气读完,朱由校只觉得震撼。他抬头看着桌上的机械钟,时间己经到了17:15,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那个机械钟是欧式的,系万历年间的贡品,由西方的殖民者送来的,现在朱由校也命令大明皇庄去仿造,但目前还不太成功。

    朱由校通读完一遍,不禁是拍案叫绝,狂笑不止,笑完之后,又把手里的文件直接摔到了桌子上,这一系列喜怒无常的行为将身边的侍者下了一大吓。

    这篇公文是一篇关于税制改革的畅想。

    其主旨就是:建立(中央地方)二级税制,和彻底整顿三大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