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51.魏武卒围攻邯郸(2/2)

    嬴渠梁一脸正色的回应:“本公受命牧秦。不敢称王!”

    接着异族部落之中的戎狄部族单于再请道:

    “苍狼之主,代天而牧,草原之王, 当王天下!”

    八月仲秋,也就在三秦大地还在即将到来的仲秋大祭进行着紧张的筹备,却有三骑快马自咸阳的行宫而出, 向齐国方向狂奔而去。

    秦齐相距两千余里,三名骑士日夜兼程,只用五日五夜时间终于在八月十五这天将一封秦国大良造梁元的手书送至临淄。

    而这封梁元送给田因齐的手书中除了通报秦公嬴渠梁即将称王的消息之外,还有梁元给田忌的手书一策。

    当这侧手书辗转送达齐兵手中时,位于济阳的齐军大营此刻正整装待发,预备兵分三路实施围魏救赵大计。

    此时的田忌展开手书,按秦国信使所给的密匙将手书的内容析出的秘文内容细细一看,竟是神色怔,沉思起来。

    不知不觉,田忌手捧着十根简牍竟是沉思了足足一个时辰,直至主帅耐不住性子亲自来催时,田忌这才醒悟过来,命伺候的书童将梁元的手书投入火盆,便神色淡然而出。

    猎猎火光中,火盆中的简牍迅速的冒烟起火,也就在这烈焰之中,可以清晰的看见简牍上用墨笔标出的“天命已改,庞涓必死”八个篆字。

    军容整齐,神情肃穆的注视着朝阳之下的邯郸城墙,和战国时代的其他大国王城般,邯郸城的城墙所采用的也是标准制式的三丈六尺的高墙。

    这个高度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算是很高了的,直到唐宋时代中国的城墙才从这个高底百讲一步加言到万算是很高了的,直到唐宋时代中国的城墙才从这个高度再进一步加高到五丈、六丈,甚至八丈的高度,俗语有云某人被气得“一跳八丈高”就是指能跳过城墙。

    此战,庞涓以二十三万大军分别围住邯郸地北、西、南三面,只留东门给赵军逃跑。

    这是也是“围师必阙’的古老兵训,是战国时代统军将领必须遵守的战场规则。

    而让赵人大感意外的是,庞涓并未将主力驻扎在城墙薄弱的城南,而是全数集结于城北。

    邯郸城四面城墙当中,以北面的城墙最为坚固,南面的城墙最为薄弱,这是因为春秋一来,邯郸城时常会遭到徘徊在燕赵地区地匈奴、林胡部族攻击,这些草原部族从北面来,自然是顺势攻击邯郸的北城墙。魏武卒的攻城模式颇具古风。

    吴起设立魏武卒时所建立地标准是,魏武卒的基本方阵是百人队组成,攻城时每个百人队配备十架云梯,作为一个子阵列。

    而个千人队大阵为一个战斗批次,轮番向城墙发起进攻。

    然而,庞涓在深知邯郸城防弱点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以魏军主力强攻邯郸北墙。

    就此时此刻而言,庞涓的如此乖张行为可以理解为,本将军打的不是仗,而只是游戏一场罢了!

    作为兵家名士,庞涓自然要将攻灭赵国的一役当做传奇来演绎。

    之所以求难舍易,这是庞涓要与绝对的力量向世人展现出作为战国第一名将的王霸之气。

    是的,他将以无坚不摧的魏武卒,从正面摧毀赵国的都城邯郸,用这种方式让天下人侧目而视.让所有听见他名字的人都会生出恐惧和战栗。

    辰时末,庞涓亲手杀了一匹战马祭旗,便战旗一挥宣布开始攻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