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功名之人,大多不是纯粹正直之辈,所以守成与开拓进取也各异,随创业者的心胸度量而定,如果有安邦定国的志向,自然也具有公正之心,胸怀大志相辅相成,如魏武帝拥有荀彧,蜀汉先主拥有诸葛孔明。西晋的宣、景、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是些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者。党羽多是些阴险狡诈之徒。贾充的父亲贾逵是曹魏的忠臣,而贾充依附于司马氏麾下,唆使成济弑杀皇帝。司马昭执掌朝政初期,恐四方有异议,指使贾充暗中试探诸葛诞是否愿意归附,贾充说道天下之人皆愿禅让改朝换代,不知你以为如何。诸葛诞厉声道难道你不是贾逵的儿子吗,你世代享受魏国的恩典,怎么想把社稷交予他人。高贵乡公曹髦让王沈和裴秀数次于东堂讨论时事。等到要反抗司马昭时,昭王沈及王业并将具体的事情告诉他们,然而他们两人转头就将密谋的事情向司马昭告密。除此之外西晋初期的元老,如石苞、郑冲、王祥、何曾、陈骞等,不是乡下的泼皮无赖之徒,就是阿谀逢迎之辈。这些人哪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的人。国家有能够担当大任的臣子,国家才能安定;有拥有权臣则国家有倾覆的危机,掌权之人多疑,则众大臣则心神不宁难以自保。在魏、晋交替之际,所用之人皆是此辈,江山社稷危矣。
自从东汉以来于天下选拔人才就已经不如往昔,况且身处乱世,武人当道,又互相争权用以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之欲。贪念越是迫切,则结党营私就越厉害,但是朝廷却对此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晋武帝司马炎自己身上,上行下效。《武帝纪》记载皇帝接受了魏国宫廷的奢靡,不求节俭追求享受。皇帝即位之初还是下诏推崇节俭,禁止宫廷乐府搞大排场,但是呢说的再多也不如以身作则。晋武帝自己大兴土木兴建宫室,取荆山上的树木,采华山上的石头,铸造铜柱十二根,在上面涂以金粉,镂刻上奇物,以明珠坠饰。这些还是显示给他人看的,更何况他的后宫还有更加奢侈的事物。当时的皇亲国戚如王恺、羊琇、贾谧(贾充之孙),功勋之臣如何曾、曾子劭、石崇、任恺、和峤都是一些奢靡无度之人。一些有很大名望的人如王戎;能建功立业如刘坤、陶侃者也难以避免的奢侈。其中有名就是王恺和石崇斗富的故事。
从皇帝到大臣莫不是穷奢极欲之人,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国家经过常年的战争人口数比之汉末十不存一,本该修养生息,劝农务桑,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力,然而统治阶层没有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民间的风俗,历朝历代变化不大,国家的兴衰,治理出现乱象,其实是士大夫之流和当朝权贵执掌国家权力的人所作所为导致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