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425章 开创历史先河?(2/2)

    重达千斤的青石疙瘩,愣是被两个小伙儿推着跑,大气都不喘。

    “哥!好神奇啊!”

    “你说啥?”

    “平时我搬五百斤的东西都够呛,但今天装满粟米的马槽,我不但可以推得动,甚至还能扛着飞!”

    “……这可是你说的,我撒手了啊。”

    “哎哥!我吹牛皮呢!你咋当真了呀!”

    听到这里,陆林与张宁不禁哑然失笑,望着两个小伙儿一路嬉笑的走出城门。

    瞧他俩这兴奋样儿,陆林不用细想,也知道阳翟城粮食充裕的消息,不出明白便能传出上百里。

    “民心大稳。”他心里默念一句。

    同时他感觉时机差不成熟了,可以安排下一步计划。

    走进东门粮仓,陆林瞧见荀攸正在督察部下放粮,双眼来回扫视,唯恐有贼子趁机闹事。

    “公达,进展如何?”

    “很顺利。”荀攸行礼之后,指着旁边的忙碌的主薄又说:“我趁百姓领粮之际,仔细核对了一遍户籍。”

    “干得不错,那有什么发现?”

    “四十多万户的阳翟城,现在只有三成在编,尤其男丁减损严重。”

    “其中有不少人流亡了吧?”陆林的脸色有些凝重。

    “对,但他们应该跑得不远,三天之后,应该能回来大半。”荀攸点头,随口又补充道:“毕竟张太尉已经将阳翟大捷的消息一路传回洛阳了。”

    人口,无论在那朝那代,都是最重要的资源。

    陆林之所以选择在阳翟修整大军,一方面是为补充兵源考量,另一方面真是被戏志才说中了。

    若是洛阳皇城剧变,三国乱世正式拉开序幕,自己虽没有倾覆汉庭的打算,但立足自保的准备还是提前要做。

    “粮仓还有多少粟米?够么?”

    “够了够了!”荀攸一听陆林话里的苗头,似乎还要再展神通,连忙不迭的回应道。

    他凑近陆林,低声又道:“大人,其实我感觉咱们这么分发粮食,既浪费,又特别亏。”

    “怎么说?”

    “大人,我知道您体恤爱民,可黄灿灿的粟米发出去也要有收益啊。”荀攸见陆林脸上没有愠色,掰着手指盘算道:

    “阳翟城受损严重,我们大可借这批粮食以工代赈。”

    “您不是还要为黄巾军授田吗?也可以用粮食买下世家手里的山林荒地,从而奖赏给有功之人。”

    听完这番话。

    陆林盯了荀攸一眼:“我正想跟你说这事。”

    “呃,……大人神机妙算。”荀攸有些尴尬,半晌才憋出一句圆场的话。

    陆林笑了笑:“你刚才说的这些,当然要照做,同时我们借民心大安之际,还有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内务可以做。”

    “不然,我将沉甸甸的粮食发出做什么?真当我神农转世,凭空就能变啊?”

    荀攸被戏谑的语气逗乐了,陪笑之余,他也好奇心大炽。

    “敢问大人,您有何打算?真能开创历史先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