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百零八章 直谏(2/2)

    南怀仁忍不住道:“康亲王,我在仿制这批火炮时曾用大量明廷的火炮做对比,我做的这批火炮已经与明廷的火炮很难进行区分了,在此之前我也进行了比对试验,此物,只比明炮更优秀才对啊,康亲王会不会是,将明廷的火器想得太神了?”

    杰书摇头道:“京城现在上过战场的将士不少,你若是不信,随便叫几个过来看看就知道了,此物相比于明廷确有差距。”

    “这……怎么会这样?”

    “如果,这炮与明廷真的已经做到了一模一样,那应该就是火药的问题了吧。陛下,臣听说,明廷的火药都是从海外运来,工厂并未设立在澄海,而是设立在了湾湾,只知道这东西制作时会用到大量的人畜粪便,但具体的制作方法,明廷那边却几乎没人说得出来。”

    说完,就见勒尔锦补充道:“类似的传言我也听说过,据我所了解到的情报,火药制作是明廷内部的第一机密,传闻乃是由原天地会的聋哑堂负责制作,所用之人全部都是聋哑人,就是为了保密,而且,明廷除火药之外,其他的技术好像都并不怎么注重保密,会不会明廷火器优越的秘密并不在于火器,而在火药呢?”

    南怀仁却点头道:“如果我仿制的火器和明廷的真的有差别,那可能真的就之在于火药了,皇上,臣恳请皇上可以赐我一些明廷的火药来进行研究。”

    “这倒是不难,只是,若这火药当真有什么特殊之处,你能保证研究得出来么?”

    “这……回皇上,火药的制作毕竟与火器不同,恐怕……还真的是有些难。”

    却见纳兰明珠突然道:“陛下,火药这东西臣想来无非也就是秘方,研制破解虽然不易,但只要知道了秘方,却反而是做起来最简单的,臣以为与其费力破解,莫不如干脆……想办法把这个秘方给偷来呢?明廷重商,而商人大多重利啊。”

    “东西在湾湾岛,恐怕明廷的商人也不知道,如何能偷得到?”

    “湾湾岛那么大,总会有办法的吧,况且那湾湾岛上不是还有仍在反抗的土著么?那个大肚的后人不是还在么?”

    一时间众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了起来,然而都觉得此事或许确有可能会成,但却是谁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的偷秘方的计划,更没有人主动站出来把这个事儿主动揽在自己身上了。

    康熙对此也感到颇为失望,却是突听得台下一声高呼道:“明廷之强,在于刘大炮知人善用,不恋权势,能以股票之法将整个国家分散的力量加以整合,臣听说最近明廷又颁专利之法,鼓励工匠创新,精研奇技淫巧之道,难道只是因为区区火药么?”

    众人一愣,一时间脸色都变得不太好看,纷纷看向出言之人,却居然只是个汉人。

    当然,也是个身份比较特殊的汉人,正是曾经康熙的老师陈廷敬,也是个山西人,事实上山西汉人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仅次于辽东汉人的第二梯队,清廷差不多也都是当自己人来用了。

    就见陈廷敬跪伏余地,高声地呼喊道:“就在三年之前,刘大炮手中不过只有潮州区区一隅之地,论资历他是晚辈,论兵力更是天下之末,我朝削藩,更是只将注意力放在了耿、尚、吴、孙四藩之身上,即便是他起事造反,又有谁将他放到眼里了?”

    “更别说潮州府地小民贫,那澄海城三年前因迁界禁海之政,民生凋敝,县的编制都已经要撤销了,然而三年时间,仅仅三年时间便已是我大清心腹之患,说句不好听的,当今天下,说不得他刘大炮才称得上这第一诸侯四个字了吧?”

    “是他刘大炮真的有经天纬地之才?还是潮州这地方是风水宝地,有天子气?亦或者说是咱们满清作为对手有过不可饶恕的战略失误?”

    “臣以为这些或许都有,但真正让他刘大炮在如此短的时间便做出这么大的成绩,让那耿精忠尚可喜两大藩王不惜屈尊降贵,投靠于他的,难道不正是因为南明独特的政治制度么?”

    “臣听闻,如今南明境内已是日新月异,他们的水师甚至压根就没把心思放在咱们身上,而是一直在开拓南海,陈听说南明的油脂已经贱到了十两银子一捅的地步,即便是寻常百姓隔三差五也可以吃一顿炒菜,皇上,诸位王爷,南明的强大只在于火器么?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啊!”

    康熙面色阴沉无比,忍不住问道:“听你的意思,朕还能好好活着,反倒要谢谢他刘大炮的不杀之恩了不成?老师这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是何意啊。”

    “老臣以为,南明之强,在于制度,南明是因为有了专利之法,所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奇技淫巧之术,才会有过江之卿的能工巧匠络绎不绝的出现,是因为有公司股东大会的政治制度,所以天下英雄才皆愿意为其效力。”

    “臣以为要改,要学,就不能只学皮毛,不学根骨,臣建议,朝廷也可以设立议政会议,广邀天下贤达参与国事之商讨,臣以为皇上也该设立专利之法,培养国内的能工巧匠,如此,放可以与南明争胜啊!”

    说完,一个头就叩了下去。

    而康熙的脸上,却是已经死绿死绿的了。

    这些话,其实朝中是早有议论的,康熙也不是没停过,但清廷毕竟和前明不同,从来不惯着所谓的犯上直谏,敢死谏的往往真的就弄死了,以至于这些话大多都还只是背后议论,还真没人当着他的面说过。

    更别说,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让他下不来台了。

    一时间,整个校场,落针可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