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百七十九章 官办学堂(2)(2/2)
    这无疑是颠覆大明传统教育。

    毕竟大明的读书人群体,十年寒窗苦读,进修圣贤,学八股文,就是为了科举,以求鱼跃龙门,迈进大明的仕途。

    “当前京师大学堂的底子,还是非常薄弱的,所以要沉下心来,好好的夯筑根基。”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李之藻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让这些开设的新学科,能在大明让更多的人接受,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扩大规模,形成真正的影响力。

    惟有这样,才能做出改变。

    这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希望卿家能多为朕分忧,叫这些明确的新学科,真正的发展起来,在大明落地生根。

    各领域的人才,都是朕所急缺的,在各地的学堂发展期间,如果遇到好的苗子,就招收进京师大学堂。

    要形成逐级递增的晋升体系,这才是根本所在。

    京师大学堂发展所需的粮饷,倘若存在不足的话,由内帑进行兜底,不过朕只给卿家三年,必须要在北直隶各府州县,筹建起体系完善的各级学堂。”

    “臣遵旨!”

    李之藻当即拱手道。

    再穷不能穷教育,此时的崇祯皇帝,心里算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大明想要发展起来,想要拨乱反正,就必须有丰富的人才队伍支撑。

    倘若脱离这一核心,那大明的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以高效的效率前行。

    别的不说,单单是筹建规模化工坊,目不识丁的工匠,就算是再怎样厉害,也没有粗懂该领域的人才,要来的更实际些。

    生产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其中还牵扯到管理。

    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人才,所考虑问题的角度,跟只会埋头苦干的工匠,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流水线手工作业下,任何一处岗位,只要干的时间久了,都能精通该岗位的工艺,但是具备思考的人才,却很少。

    “卿家,如果说在三年以后,你能实现这一目标,并能培养出一批人才,那朕必授予京师大学堂,比肩国子监的身份。”

    为激励和刺激李之藻,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等到了那个时候,卿家之名,必将传遍我大明上下。

    难道卿家的心里,不想让京师大学堂筹建的教育体系,逐步发展到大明治下,好开辟大明的新教育势头吗?”

    李之藻强压激动,拱手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纵使是死,也要办成此事。”

    “不要动不动就说死。”

    崇祯皇帝摆手道:“要确保自身的健康,毕竟以后的京师大学堂,还需要卿家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臣遵旨。”

    李之藻再拜道。

    想彻改大明现有教育体系,彻改大明科举体系,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底蕴才行,不然废除掉旧有的体系,却没有新体系出现,只会叫大明越来越乱,这不是崇祯皇帝所想要看到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