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来还是有同学建起了大群,周至才算是重新融入。
回想起前世的那十年经历,周至也不免觉得有些矫情了,这一世,不会再选择那条路。
人生,本来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球溪的鲶鱼很大,周至加杨和两个人不可能吃得了,干脆和车上几个出差的年轻饕餮合计,“打平伙”,大家合烧一大盘,菜做出来再分。
其实这也是如今旅客们常用的办法,但是杨和是老实孩子,觉得周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吃到了著名的“球溪大蒜烧鲶鱼”,这样的脑瓜子真不是盖的。
接下来就是睡觉,这一趟行程非常的顺利,三百多公里只开了十三个小时。
早上八点,大客车开始绕着蜀都城行驶,从南边绕道北边,最终在蜀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荷花池边上的长途客运站停了下来。
将一箱柚子和钓鱼竿寄存到客运站,周至和杨和扛着另一箱,趁着早高峰还没开始,一路问到了公交站,开始往省电视台赶。
坐公交需要看蜀都地图,地图在汽车站就有卖,正面是微缩的蜀都城,标着公共汽车的线路,后边印着每一列公共汽车的沿途停靠站台。
转了一次车,两人终于来到了电视台。
门卫传达室的老大爷听说俩小屁孩是来找池姐姐的,直接给整懵了,小池可是台里的大红人,怎么看都不像跟面前俩土包子娃扯得上关系。
好话说了一箩筐,老大爷试着给栏目打了个电话,不多一会儿,一个头发齐肩膀的眼镜中年男走了下来:“是小周吗?薛荔让我下来接你们的,来来来快进来吧……”
“叔叔好。洋和尚快叫叔叔好。”
现在的夹川还没有这种头发披肩的叔叔,杨和一开始愣是没反应过来,赶紧低头说道:“叔叔好。”
“薛荔那边正在上妆走不开,不然就亲自来了,还说你人小鬼大心眼多,不小心就要得罪,让我先给你解释清楚。”
“哪里是池姐姐说的那样啊,叔叔也是池姐姐栏目组的吗?”
“是,你们叫我大魏就可以了,我是负责剪辑的……诶对了,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你就是上次薛荔去蛮州采访的那小孩!还是个……作家对吧?!”
“就写了一篇随笔,我主要还是沾了我外婆的光,主要是她老人家的事迹感人。”
说话间就来到了台内,爬到四楼,池薛荔正在玻璃间里边,录制某一期《时代采风》的导言部分。
这年头的栏目主持人相当的真材实料,很多材料都是自己写的,亲力亲为。所以池薛荔不但是美女,还是才女。
“叔叔,为什么不拉窗帘?这样有人来的话,不是会影响主持人的情绪?”
“这是录制不是直播,没那么严格。”大魏解释道:“要是你们不想看,我带你们到薛荔工位上去等她?”
“不用,我主要是怕影响到池姐姐,大魏哥说不怕,那我们肯定是想继续看啊。”
大魏看了一下手表:“很快的,就一个导言,十来分钟。”
杨和从来都想象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见到这样的情形,真跟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一样,看什么都新鲜。
不过在周至眼里,现在电视台的办公环境还是挺简陋的,工位连个最起码的隔断都没有,机器设备也都还是模拟信号的,差得远了。
过了一会儿,玻璃间里边的导演比了一个OK的手势,池薛荔又和他交流了几句,才走了出来,高兴地喊道:“肘子!”
说完又对大魏说道:“大魏你还记得吗?这就是那期你说过的,剪起来最轻松的那小孩!”
什么叫剪起来最轻松的小孩?这话怎么能在年里说?!还大主持人呢!
大魏这才再次后知后觉:“对对对!还有那本儿,你说是这孩子自己写的!”
“池姐姐好。”这回杨和倒是不用教,跟着周至一块叫。
“你们还带东西了啊?这是给我的吗?这怎么好意思!”
“这是家乡的真龙柚,和外头的不一样。”周至介绍道:“别看个头小,纯甜的,至少蜀川现在只有我们老家的密溪才有。”
“那谢谢啊!大魏,快剖几个给大家尝尝。”
“不用不用,我和和尚动手怕是更利索。”周至要过大魏找来的刀子,将竹箱的宽竹篾抽出来,三两下削成两把竹刀,剖起柚子来利索得很。
“一看就是两个喜欢干活的。”池薛荔提出表扬。
真龙柚的味道就如周至所说,相当的不错,这个时候交通闭塞,这种味道纯甜,果肉细嫩的小柚子,节目组的人还真都没吃过,纷纷说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