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百七十二章 这是一场未载入史册的防御战
    攻城战,在下一刻全面开启!

    《典籍华夏》的直播时间,从来就没有一秒是被浪费的!

    箭如飞蝗,杀声震天!

    虽然还根本没闹清楚是谁打谁,甚至连发生在哪个朝代都是模糊的,但不论是诸葛亮还是后世观众,都迅速被这场战斗的惨烈所深深吸引。

    一开始,就是四面同时进攻!

    攻城的一方,甚至是在城池四面建造起和城池同样高的木楼,足足有一百余座,呈压迫的态势,向这座小小的城池逼近。

    而城中有一位穿着破旧战袍的将军,临危不乱,指挥着城中军民筑起栅栏加强防守,同时用捆起的稻草灌上膏油,制成简易的燃烧弹,向四面的木楼投掷,使敌军无法靠近。

    牛逼啊!

    岂止是诸葛亮眼前一亮,就算后世看多了影视剧的现代人,也觉得大开眼界。

    从城池的建造风格来看,这就算不是三国时期,也至少在一千年前了。

    一千年前的燃烧弹?

    太先进了!

    唉……一想到这个,就想到明朝后期我华夏的火器明明已经冠绝当代!

    倘若不是满清统治者的目光短浅,闭关锁国,怎能出现大刀对火炮的尴尬局面……

    这是一场未载入史册的防御战。

    它的规模并不大,但同样悲壮。

    城中军民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武器,以弹尽粮绝的代价,死守了足足两个月!

    粮草告急!

    物资告急!

    最危险的是,城里的箭,快要用完了。

    一旦失去这个守城最犀利的防卫武器,守城一方的战斗力将会大幅度降低,那时候,很难再继续坚守。

    于是,似曾相识的一幕,竟然在这座小城之中,再次上演。

    一个个草人,扎起来了。

    在城中军民的共同奋战下,几乎一天之间就扎起了足足数千个草人,并且还给草人穿上了衣服。

    很快,夜幕降临。

    那位旧战袍的将军,命令士兵站在城墙上,击鼓摇旗!

    这副架势,真的是像极了先前《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吩咐士兵擂鼓呐喊的画面。

    可是这位不知名的将军,却好像比罗贯中更有想象力!

    他让士兵用长长的绳索牵住草人,顺着城墙落下去!

    朦胧夜色,连月光都是模糊的,根本看不清太远处的事物。

    围城的一方,看到对面城墙下影影绰绰出现许多人,还以为是对面趁夜色偷袭!

    于是,连忙放箭!

    而城池这边,在将军的指挥下……就仿佛是一位优秀的电竞选手开始大飚手速,玩起了微操作!

    几千个草人,轮流循环,一会儿放上,一会儿放下。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草人身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矢!

    等到对方渐渐反应过来不对的时候,将军大笑着停止擂鼓,结束了这次“借箭”。

    经过统计,这一夜之间,足足收集了几十万支箭!

    “妙啊!”

    “这……牛逼!”

    “查到了查到了!这、这是安史之乱的时期,时任河南真源县令的张巡进占河南雍丘后,受当时吴王李衹之命率雍丘军民抗击叛军!”

    “叛军数量足有四万,但在张巡的坚守之下,两个多月也打不下来雍丘城!”

    “太秀了!”

    “哈哈哈!这位将军是看过三国演义吧?学得很快,可以可以!”

    “呃……叫你好好念书,你非要去放牛!看你妹的三国演义啊!安史之乱看到没?那特么是唐朝的事!上哪看三国演义去?别说罗贯中了,罗成都刚死没多久啊……”

    “擦!就你懂?就不能是……这位将军也看到了孙权的那次借箭?得的灵感?”

    “可能性很小!你以为是现在啊,百度一下,很多资料信手拈来!孙权和曹操的濡须之战并不太出名,那次亲自当斥候侦查更是一件小事,可能只是哪本史书犄角旮旯里记过一笔,唐朝的一位将军,上哪看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