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个皇帝做小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十二章 风云际会,龙腾虎跃,焉能不喜?
    余劼倒没有想到,吴浩竟如此谦恭下士,一时有点手足无措,略一怔,即赶紧长揖还礼,“不敢当!楚州我是第一次来,而今日之前, 我还从未见过黄河什么样子——我其实亦想当然耳!”

    吴浩笑,“其实,楚州以东,算不算正经黄河,也得两说——到底是夺淮而来,其水文, 较之黄河其余河段, 其实大不相同。”

    顿一顿,“既如此?”

    余玠说道, “我对黄河的了解,皆自书上来——自前人、今人之笔记、著述中来;亦自人言中来——我没见过黄河,但我来到世上,到底已廿年了,左右人等,见过黄河的,到底不在少数。”

    吴浩感叹,“孰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是不会读书!义夫,你是个真正会读书的!也是个真正有心的!这一层,我自愧不如!”

    余劼微笑,“刘项原来不读书;读书者,张子房之流也!”

    吴浩目光,微微一跳。

    以余劼的“目高于顶”,自况以张良,并不出奇;但,居然以刘邦、项羽况吴浩?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代章碣的这首《焚书坑》, 吴浩是读过的,诗作的原意,本是讥讽秦始皇焚书坑儒而徒劳无功,因为真正颠覆秦朝的刘、项,本不是读书人,该诗作中,刘、项不算正面形象,但余劼的引用——

    重点不在谁读书、谁不读书,而在刘、项为颠覆前朝、雄霸天下的君主,张良,为这样的君主的良辅。

    吴浩的终极目标,从未明言于任何人面前,即便与展渊,彼此也只是个隐约默契的状态,这个余劼,不过初见,便——

    探骊得珠?

    吴浩深沉的看了余劼一眼,微微颔首,接着,目光便投向舆图, 转过了话头:

    “若蒙、金的大战,果发生于黄陵岗,那么——”

    顿一顿,“此地,东有汴梁这样的大城、坚城,北有黄河之限,这个战场,并不算宽广,恐怕,对于蒙古骑兵的施展,还是颇有限制的。”

    余劼非常灵醒,话头跟着转了过去:

    “都统制明鉴!穆呼哩自济南奔袭黄陵岗,七、八百里的道路,无骑兵不能办;但到了黄陵岗后,真正接战,不能单靠骑兵,甚至,步兵更紧要些!”

    “哦?下马步战?”

    “对!照我看,乌古论石虎必背河结阵,这样,蒙古的骑兵,便无以迂回;而以轻骑冲击严阵以待的步军大阵,是很困难的,因此,形格势禁,穆呼哩欲破金军,不能不下马,以步对步。”

    吴浩凝视舆图,心中暗叹:这个余劼,真特么是个天才!

    “如此,金军既有地利,蒙古又舍长弃短,如何可以断言,蒙胜金败?”

    余劼冷笑,“骑,蒙古所长;步,却未必为蒙古所短!”

    吴浩心头微微一震,“这——”

    “古往今来,都统制是否见过,一支强悍的骑军,下了马,便手足无措,使不得刀,弯不得弓了?”

    “嗯……”

    “这二十万金军的统帅,若是岳鄂王、韩蓟王之流,自然另说;但,乌古论石虎?哼,我敢断言,以步对步,金军照旧不是蒙古的对手!不然的话,都统制你抉了我的眸子去!”

    (岳飞封鄂王,韩世忠封蓟王)

    “而且,因为出其不意——一来,想不到蒙古人竟长驱南下,突然出现在眼前;二来,想不到蒙古下马,以步对步,于是,既慌乱做一团,又庆幸而轻敌,金军这一仗,可能比进入山东作战输的更惨些!”

    吴浩点点头,“金军若果背河结阵,退无可退,一溃,就都被挤进黄河里头了!”

    “正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