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百八十八章 丰年(2/2)

    所有杨峥能最快时间反应。

    什么大耳窿、驴打滚、羊羔息、坐地抽等等手段,让杨峥叹为观止。

    时代不一样,但人性的贪婪却是一样的。

    卫瓘很快就制定了法令,凡是利息超过一成半全都是高利贷,放贷者十倍本金罚没,举报者得三成。

    秦法严苛还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只是放出风声,民间高利贷便销声匿迹了。

    百姓因农事借钱可以到农社,商人因商业借贷可以到苏泓的钱庄。

    民间风气大为好转。

    也不知道是不是杨峥称帝后,真的给秦国冲了个喜。

    从三月到五月,节气都很正常,该下雨就下雨,该放晴就放晴。

    关中难得的安宁不少。

    百姓得到农社的支持,开垦的荒田,用来种桑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养着鸡鸭鹅猪,池塘里养着鱼,后山上养着羊。

    一些府兵的家眷还蓄养了牛和马。

    杨峥视察渭北的村落,只听见到处都是犬吠声和孩童的嬉笑声。

    连续两年的灾祸,覆盖的面积也渭水以北,旱灾也不是赤地千里,官府应对得法,至少没出现饿殍遍地的场景。

    所以今年年景好起来,百姓瞬间生机勃勃。

    杨峥能感觉国力正处在爆发状态。

    一个很明显的讯号,就是青年和孩子增多了。

    人口不是地里长出来的,受大环境的影响。

    赋税太重,生存压力太大,百姓即便生下来,也会淹死。

    秦国的职责是提供一个相对宽松、有序的制度。

    让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有志者有能力者,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上升。

    百姓自己就会把秦国推向一个盛世。

    暗访京兆、扶风几个县,杨峥最大的感触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实在太勤奋了。

    但凡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就没日没夜的干。

    原本的荒原被开垦成良田,坡地被种上桑麻,水洼被挖城池塘……

    杨峥几乎找不到秦国不崛起的理由。

    这两年虽然遭了灾,但也因祸得福,漠北和西域大量部族主动向关中迁徙,人口始终在增加之中。

    安定有序的环境,对草原牧民吸引力也大。

    毕竟人最大的刚需是生存,在生存面前,其他的一切靠边站。

    秦国算是少有的不歧视他们的势力。

    当五年奴隶就能转为待归,再当五年待归就能转为治民。

    赋税一级一级减少,若想走捷径也有,从军,为大秦建功立业。

    不过秦军挑选极为严格,一般草原人身体素质跟不少。

    所以只能加入牧骑,马隆的牧骑编制很快就满了。

    东边司马家没有这么和善,对汉民十税七,对乌桓、匈奴、鲜卑等异族则十税八。

    杨峥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活下来的。

    百姓的忍耐力高的离谱。

    幸亏这两年关东没有爆发大天灾,不然司马家就会像历史上的一样,到处都是叛乱。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