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状元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226章 浪之有宰相之才(2/2)

    “第一,让天下人都读得起书,第二,重工重商,让天下变得更富有。”

    好在郑经的解释跟着就来了。

    可就算是这样,另外两人还是有点听不明白,因此卢勋又说道:“能不能具体解释一番?”

    “世家和士族之所以是祸患的根源,原因就在于这天底下的权势和财富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他们手里,因此破局的方法,也还是得针对这两样来。

    “我就问你,假如天下人都读得起书,能金榜题名的寒门士子越来越多,那这朝政还能长久地把持在世家和士族手中吗?”

    郑经又反问道。

    卢勋一时又愣住了。

    他又明白了郑经的意思。

    在这个时代,有一个说法,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意思是官员中的上层里,罕有家境普通的寒门士子,而世家或士族子弟,一旦入了仕途,就会因为家族的庇护,很少长期身处官员中的下层。

    像他这样的,已经算是特例。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

    在科考开始之前,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所有的士子,按才能分为九等,称为九品,后来又将官员的尊卑也分做九等,亦称九品。

    而这品级的评定,是由世家或士族来把控的,因此能入仕的,绝大部分也是世家或士族子弟。

    科考之后,从表面上看,入仕的门槛相对公平了,但在这个书本超贵的年代,寻常百姓家子弟根本就读不起书也买不起书,因此实际上,能入仕的还是大部分的世家或士族子弟,只有少数像他这样的,家境还算殷实的才能成为特例。

    也难怪他要发明新型印刷术来印书卖书,说要让天下人都读得起书,并且还开始免费办学!

    如此看来,他不仅有圣人之志,还已经开始行圣人之道了!

    卢勋又忍不住冲着郑经暗暗感叹了一番。

    感叹过后,他又问道:“那为何要重工重商?”

    “从财富上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财富都集中在世家和士族手里,朝廷穷,百姓也穷。

    “这朝廷一穷,就啥事都办不了,这百姓一穷,吃不饱饭,没了指望就会想着造反,如此一来,这天下就很容易动荡。

    “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就只有重工重商。

    “就好比说我,发明出一样新型印刷术来,不仅能让自己变得富有,还能帮很多人变得富足,积沙成塔,聚水成河,这富足的人一多,造反的人就少了,富足的人一多,读得起书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郑经又恬不知耻地拿自己举起了例子。

    “当然,想要重工重商,就得打破儒家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提升商人和工匠的地位才行,否则的话,百姓手里稍稍有点钱,还是会削尖脑袋往士人圈子里钻,效果不会太大。

    “只不过这样一来,就算是动摇了儒家的根基。”

    他很快又补充说道。

    卢勋短暂地沉默了。

    他在琢磨郑经话里的意思,然后琢磨过后,立即又认可了郑经的说法。

    其实从出身上来说,他就出身于商人之家,家中虽然有薄田十数亩,但主要的财富,还是来源于家里所经营的一些小生意。

    也正如郑经所说,在这个时代,商人是没有地位的,因此他家里并没有以小富为荣,于是拼了命地往他身上花钱,让他读书,步入仕途。

    确实是削尖了脑袋让他往士人圈子里钻,才有了他的今天。

    确实得重工重商!

    只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富足了,这朝廷也才会慢慢变得富有,这朝廷富有了,才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去破世家和士族把持朝政的局!

    想明白之后,他忍不住感慨道:“浪之有宰相之才,不入仕途实在是可惜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