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状元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139章 《三字经》的魔力
    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计划!

    顾倾城一听,兴致立即就来了,热切地问道:“具体是什么事?”

    “编撰标准教材。”

    郑经以他所熟知的模式回道。

    众所周知,在后世,优秀的大学教师除了教书、科研以外,还有一件极为光荣的事,那就是编撰教材。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博的标准教材,基本上都是由各大学编撰的。

    比如说有名的小学教材人教版。

    而现在,他还是准备先干他最为熟悉的事。

    这个在这个时代暂时还没有的概念让顾倾城楞了一下,疑惑道:“标准教材?”

    “就是读书之人从识字启蒙到学习经义的一整套书籍。”

    这么一说,顾倾城倒是理解了,但他还是不解地问道:“这个不是已经有了吗?”

    “有是有了,但未必是最好,而我想要的,是一套全天下人都可用,而且可以流传百世的标准教材。”

    郑经又回道。

    顾倾城又楞了一下。

    可以流传百世的标准教材?

    对于郑经的这一说法,他的第一本能反应是不可能,他心想,天下可读之书那么多,又怎么可能做到统一?

    但碍于郑经之前所表现出来的水准,他又不敢轻易质疑,因此转而问道:“为什么想做此事?”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事一旦做成,将会有多大利润。

    “咱们问道求真的目的是什么?

    “除了让自己明理之外,还不是想把道理传播给天下人,让天下人智?

    “而若想让天下人智,读书识字就是重要前提。

    “现在你想,若是咱们能编撰出一套既好学易懂,还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标准教材出来,其功德是不是比著书立说还大?”

    郑经却拿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

    顾倾城又一次愣住了。

    一套既好学易懂,还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标准教材?

    这事真要能做成,其功德岂止是比著书立说大?

    确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不用郑经过多解释,他就明白,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普通老百姓读不起书,一百人里,真正识字的也就三五个,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因此,这事真要是能做成,其功德恐怕比圣人还大。

    只是有可能吗?

    他立即又问道:“具体打算怎么做?”

    这次郑经没有直接回答了,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一叠书稿,递给顾倾城说:“倾城兄,先看看我这新编的识字启蒙教材质量如何?”

    他准备用事实来说话了。

    事实上,当德王妃答应把书局送给他,他又打算靠印教材来发财之后,他就已经在为此做准备了。

    反正呆在船上很无聊,因此他干脆默写起了《三字经》和《弟子规》,而现在他递给顾倾城的这叠书稿,就是经过适当调整,截去了隋唐以后历史的《三字经》。

    《三字经》全文总共也就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再截去二十四史中隋唐以后的部分,也就只剩下八百来字,再加上修改斟酌的时间,也就费了郑经一个下午。

    而这一下午的成果,却把顾倾城给看懵了。

    为啥?

    因为《三字经》原本就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浓缩的精华,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数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几乎所有类别的内容,而取材,却是读书人所熟悉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毫不夸张地说,古代读书人一辈子所学,几乎全部浓缩在了这里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