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状元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30章 圣人想哭(2/2)
    原本做足了准备,想刁难郑经一番的席希明,在卢勋的点名之下,懊恼地回道:“回大人,若是按照浪之先生关于道的新定义,此番论述无可置疑。”

    “回大人,确实如此。”

    顾倾城却是欣喜地附和道。

    相比席希明的懊恼,此时的顾倾城确实是欣喜无比,因为由此也可以反证,郑经关于道的新定义,确实是成立的不说,还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历史疑难问题。

    这可是争执了数百近千年的性善恶论啊!

    谁又能想到,若是按照道的新定义来断,推翻起来竟然是如此之容易呢?

    这就是他欣喜的原因。

    至于卢勋……

    他先暗暗叹了一口气。

    在指望不上席希明等人,自己又无法发力的情况下,他只能暂时接受郑经的这番论述。

    但他也忍不住想,若是孟圣人、荀圣人,还有杨雄,他们若是地下或天上有灵,一得知自己的论说竟然如此容易被人推翻,会不会欲哭无泪?

    肯定会的!

    无奈之下,他只好又开口说道:“那就有请浪之继续。”

    “至于为啥说孔圣人的性相近之说也不够严谨,原因在于……”

    郑经又开口了。

    “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这一说法是对的。

    “性相近,是指人在诞生之初,未经人之道的教化之前,所有人所拥有的天性是相近的,也就是人之动物本能,这属于天之道。

    “而习相远,是指人在接受人之道的教化之后,所受的教化之道不同,人的性情也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别。

    “就好比说,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地生之人,长大后性情各不相同,原因就在于后天所接受的教化不同。

    “从这一点上来说,孔圣人确实是对的。”

    郑经又继续解释道。

    这就相当于科普了。

    在三字经里,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事实上,这一句是结合了孟子跟孔子的说法,但对于这一句,很多人的了解却未必正确,按照孔子的原意,性相近里的性,应该理解为天生的性情,而习相远里的习,则应该理解为后天所养成的习惯。

    天生性情就是天性,后天习惯就是养成,因此这一说法,其实是相当科学的,也基本可以颠覆算命学上的生辰八字决定命运之说。

    对此,郑经深感佩服,因此该肯定的,他还是先肯定一番。

    但紧接着他却说道:“之所以说孔圣人的说法不够严谨,是在于他未将性相近这一说法给说清楚,以至于后人才对人之初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有了那么大的争议。”

    说完,他又停了下来,以给大家质疑的机会。

    众人:“……”

    之所以有性善恶论之争,原因竟然归根于孔圣人那里?

    这锅会不会甩得太远了一点?

    卢勋:“……”

    好吧,反正孟圣人荀圣人已经在哭了,孔圣人你也跟着一起哭吧!

    他又暗暗叹了一口气。

    郑经的这番表述,倒是没有牵扯到道的新定义了,因此他想质疑的话,是可以的,可问题是,人家是先肯定了孔圣人的论述,才怪他没讲清楚好吧!

    这又怎么质疑?

    孔圣人真要是讲清楚了,那还哪来的性善恶论之争?

    这说法逻辑上也没毛病啊!

    于是他只能说道:“那浪之觉得,此事怎样才能算讲清呢?”

    无奈之下,他只能向郑经索要完整的论述。

    既然你否定了孟子、荀子、杨雄的观点,又说孔圣人都没讲清,那你就拿出一套能讲清的全新观点出来吧!

    这是在逼郑经就此立言立说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