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状元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99章 承负(2/2)
    陈蒨武:“……”

    老师厉害!

    德王妃:“……”

    你对他评价这么高,我都不知该说啥了。

    而诸糅真人则又对她说道:“王妃,此次郑公子能与你等同行,也是一种缘,还请珍惜之,必有承负。”

    这是在做最后的点醒了。

    承负,是道家的说法,跟佛家的因果类似,意思是前辈行善,后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

    因为德王妃是帝王家人,因此天将变这种天机,诸糅真人是万万不可在她面前泄露的,于是也只能把话说到这份上,以让德王妃善待郑经,就有可能让德王府的后人,也就是陈蒨文陈蒨武得福。

    这也够了。

    德王妃原本就已经有了让陈蒨武正式拜郑经为师之心,现在既然连诸糅真人都这么说,她自然就更是打定了主意。

    要知道,道家高人的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每一句都隐含深意,带有玄机,因此她自然听进去了,毕竟郑经之才,她也早已认可。

    当然,这是后话,今天的她,还另外有要事向诸糅真人请教。

    事关北华。

    四十多年前,北华文帝立国,一举推翻了前朝后魏的统治,成立了北华。

    立国之后,华文帝又知人善用,不拘一格,使得北华的文臣武将都能人尽其才,作用得以最大发挥,使得北华进一步强盛,具备了跟西胡、南夏分庭抗礼的实力。

    文帝十八年,文帝驾崩,太子继位,年号武。

    华武帝,也就是德王妃的父皇。

    华武帝共有八子四女,其中最为出色的,当数淑妃之子,文武全才的宇文博,也就是德王妃同父同母的亲兄。

    宇文博也没有让武帝失望,年纪轻轻,就开始为北华镇守西垂,无数次与西胡的交锋中,立下了战功赫赫,让西胡不能寸进。

    只可惜,再有才再有功也比不上命好,被立为太子的,反而是小他两岁的皇后之子宇文轩,而宇文博仅因为赫赫战功,被命为镇西王。

    两年多前,武帝过世,太子宇文轩继位,改年后为宣。

    相比文韬武略的镇西王,华宣帝却只能用荒淫昏庸来形容,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听信谗言,怕镇西王功高震主,就剥夺其军权,并令其离京就国,且大肆进行打压。

    两年多过去之后,表面上北华还是那个北华,实际上却变成了权臣专政,主君昏庸,北华境内已初显动荡之势。

    据传,北华内还有权臣跟西胡有勾连。

    那长此以往,北华会不会亡国?

    这让德王妃颇感心忧。

    尽管她已经是南夏人,可北华毕竟是她的娘家,因此早在决定去豫州时,她就计划了来拜祭天静宫,为北华祈福。

    这也是为啥之前郑经在她面前假设南夏亡国,她就差点情绪失控的原因。

    实际上,她担心的不是南夏,而是北华。

    现在,她就跟诸糅真人说起了华宣帝的种种荒唐事,也说起了自己的担忧,并恳请诸糅真人能亲自主持一场法事,来为北华祈福。

    这也是她为啥要在天静宫停留三天的原因。

    昨天的拜祭,是以德王府的名义,而接下来的这场法事,则是她个人的请求。

    为北华。

    诸糅真人一边答应着,一边却暗暗叹了一口气。

    道法自然,连天机鼎都已预示了天下即将大乱,现在再做法事祈福又有什么用?

    正所谓道以术显,所谓的法事,只不过是用来安慰你们这些虔诚的道家信徒的啊!

    一提起北华,他又忍不住想起了郑经前一晚跟他提过的人道三大祸。

    这君权天授果然是第一祸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