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一个个小集团构建了共进会,构建了贾六的基本盘,使得他能够成为大清最年轻的封疆,也极有可能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祖皇帝。
贾六担心现在大家共同敌人是大清,将来贾家王朝成立了,没了共同敌人的这些个小集团,会不会在朝堂、地方上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互相党争不断,影响到贾家王朝的稳定与发展?
这个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弄不好还会有满洲派同汉人派相互竞争。
后党、太子党、亲王党什么的。
无论贾六有多么英明,他所创建的王朝也避免不了任何封建王朝的弊病。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现象。
但,贾六却不打算扼杀或压制内部的团伙竞争,反而想要火上加油,让以自己为首的各个小集团不断壮大,各自形成一定的势力代言人。
因为,他有足够信心让这个团伙竞争往良性方向发展,原因在于他压根不是人。
一个几百年的老鬼,还搞不定封建时代往资本时代转变的各种“痛病”?
给贾六五十年,他都能让不列颠群岛成为帝国的边角料,让美洲大陆成为帝国最耀眼的明珠。
知府是给了,现在贾六要听听栓柱如何治理永平,如何开展文狱,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文狱对永平官府体系的影响。
就是考试了。
治理一府之地,栓柱那是张口就来,说了一大通,一大半贾六听着耳熟,全是他在《大清日报》上发表的。
说是套话吧,不合适,因为这些道理的确是治理地方的良方。
说不是套话吧,也合适,因为这些道理陈辞滥调两千多年了。
“如果你真能按照刚才所讲施政,那你这个知府就不是合格,而是绝对优秀了。”
贾六点了点头,示意栓柱就文狱现场答题。
如何打击这一块就不必回答了,因为贾六在这个领域不及栓柱。
重点是怎么在打击同时确保官府体系正常运转。
栓柱知道这是自己的平台奏对,因此理清思路,认真回答。
首先,就是引外援。
何为外援?
便是让吏部同四川方面协作,调一批有经验的基层会员前来直隶就职,这样可以缓解因为文狱引起的“用官荒”。
“用官荒?”
贾六莞尔一笑,栓柱发明的这个新词听着挺耳熟的。
也挺荒唐的。
天可怜见,什么时候当官的也缺人了。
栓柱道:“第一批不需要多,我看一百人足够。”
进而提出另一措施,就是在打击过程中注意选拔底层吏员可用之材委以重用,这就涉及到谁反清,谁不反清问题了。
贾六指出关键问题:“谁是可用之材,你能分辨得出?”
栓柱胸有成竹:“忠于少爷的未必是人材,可不忠于少爷的肯定不是人材。”
“有道理!”
贾六眼前一亮,这个提法是与时俱进的,符合直隶改革的大方针。
“文狱初期,对府、县主官、左贰官,致仕官员进行打击,这些人基本上都有问题,无法确保他们是否忠于少爷少爷可以将总督衙门各房人员拨一批给我用于监督府县衙门正常运转,就是过渡一下,待四川方面来人后,再行补缺”
栓柱的思路总结起来就是拔萝卜。
一个个的拔,而不是一片片的拔,这样就能避免行政体系因为官员被打倒而瘫痪。
“为官清廉的不要打击,免得百姓骂娘,不论是否人材,都要酌情安排。”
贾六特别叮嘱道。
“大人放心好了,地方官全拉出来砍了肯定有冤枉,隔一个砍一个,管保有漏网的。”
丁庆在四川干了二十多年刑侦工作,对官场的腐败黑暗可谓是门清,他不认为永平府会有多少清官。
贾六闻言,不快道:“没有经过调查之前,不要下武断的结果,一切以实际调查结果为准。如果是清官,那就把他摘出文狱,如果不是就严办总之,我还是那句老话,不要冤枉一个坏人,也不要放过一个好人。”
说完,想想不对,赶紧纠正:“不要放过一个好人,也不要冤枉一个坏人!”
“嗻!”
行辕三巨头同时应声。
贾六满意,复问栓柱:“杨大人还有什么补充的么?”
“没了,暂时就这么多,应该可以应付了。”
栓柱觉得也差不多。
“没了?”
贾六恨其不争,“怎么就没了?第一,你为什么想不到培养自己的人材队伍,以便随时能够替换不称职的官员?第二,你为什么想不到把百姓动员起来,实现从上到下的直接管理,这样到时候分旗田是不是就能顺利的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