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启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十三章都城之争(2/2)

    “走吧!”半个时辰转眼即过,但依旧没有消息传来,吴三桂失望极了。

    而就在这时,那头突然传来的喧闹声。

    他定眼一瞧,一个头戴黑色唐巾(类似于幞头)的老头,在一众读书人的护送下,缓缓登上了船。

    码头送别的士子众多,就算是隔着老远,吴三桂也嗅到那股的酸气。

    “这是?”

    船只慢慢开门,吴三桂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那是衍圣公!”

    这时,济宁上船,坐在船头,未说过话,仿佛哑巴一般的男人,突然开口道:“他这次也像与你一样,去往南京觐见陛下,”

    “你?”吴三桂皱眉。

    “见过敬侯,介绍下,在下锦衣卫千户,楚玉——”

    男人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楚玉?”吴三桂心中一沉,脸色难看,开口道:“是陛下让你来的吧?”

    “不,我是回去述职罢了。”

    楚玉见其脸色,不由得笑道:“正好这一路上,就属您这船最宽敞,所以就上船了。”

    听到这,吴三桂松了口气。

    “随你去用吧!”

    说完,就转身离去。

    而一旁,那两个收取白银的锦衣卫,则拱手道:“楚千户。”

    “吴三桂这一路上如何?”

    楚玉背后抄手,面对运河。

    “还是安生,只是不停的焦虑着家眷。”

    “家眷?”

    楚玉闻言,冷笑道:“他这是在担心北京打得如何了。”

    “免得投降早了,心里不舒服。”

    “好好盯着他,莫要出了差错。”

    说完,他跨到靠近的小船,直奔衍圣公的船只而去。

    对于楚玉来说,吴三桂只是目标之一,而衍圣公的重要性,某种程度来说更为重要。

    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了八月中旬,距离中秋节过去三天的时间,一行人就来到了南京城。

    南京城中对于战事的进展十分关切,商业氛围极高,人来人往思量着做生意。

    等王师拿下济南,就有许多商人盘算着该运什么货过去,又买什么归来。

    临清,德州,沧州,无不是他们的筹算。

    而对于北京城,他们算是五味杂陈。

    虽然说北京城还没光复,但众人认为其必将光复。

    一方面那庞大的市场,让他们垂涎三尺,那是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

    但北京的光复,却又给南京的政治地位致命一击。

    陪都终究是陪都,哪里有北京来的正统?

    京师的好处他们时隔两百多年再次尝到,他们怎么可能放手?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开始商量起北京光复之后的都城事宜。

    于是,一分为二。

    大部分的南方官,都建议将都城设置在南京,太祖所都之城,而且远离北方战乱,大明因此这几百年来吃了多少亏?

    而北方官,以及大局观的文臣,则主张迁回北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