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后世那些爱军、建国、爱华一样,都是充满了时代印记的朴素名字。
但腓特烈没有多想,毕竟这个名字在大宋还是很光明显赫的,尤其还是赐国性。
这完全可以堪比大明开国名将李文忠被朱元璋赐姓朱,没有哪个臣子会不以为荣耀。
只是这位赵怀忠,能不能有朱文忠那般才能,成为当朝十大名将之一,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腓特烈立即恭敬地说道:“臣拜谢官家赐名。臣会尽快动身,前往波斯都护府,接收十字军降卒。”
“只是要前往德意志还要穿过君士坦丁堡,臣与王师该如何过去?”
谈到军事,赵桓收拢了笑意,看向地图,认真地说道:“你倒是不用着急动身,朕召你过来,是让你早做准备。可以在东京招募一批可用之才,帮助你效仿中原,迅速在王国内建立一套大一统行政体系。”
“待王师击破了法兰克十字军,俘虏你也可以一并带回国内。”
帝国人才济济,东京城内才干斐然、能够经邦济民的人才如过江之鲫。这些人只是缺一个发挥的舞台。
所以赵桓并不介意腓特烈招募走一些人才,比如他那两个好同窗。
在中原浩荡磅礴的文明体系中,这两个人能发挥多少才能,能产生多少历史影响,恐怕是难以揣测。甚至很有可能,在庞大体系中泯然众人矣。
实在是中原的人才太多了,像辛弃疾这种能文能武的超级文豪,千古无二的绝世猛将,还在学文学武,等候为国效力中。
像虞允文这种不世出之名臣,还年富力强,野心勃勃的等着执掌国家呢。
腓特烈那两个小兄弟,要跟这些数不清的盖世人杰同台竞技,怕是熬到死都不一定能执掌个重要寺监。
但他们若是跟随腓特烈回到了德意志,会立即成为腓特烈的左膀右臂,帮他设立行政体系,训练军队,建设学校,梳理税收,培养人才,贯彻习俗,设立节日,推行历法。
可以迅速成为影响德意志整个国家走向的宰相、将军、校长。
让德意志快速完成整合,推行中原文化,成为大宋藩篱。
腓特烈也眼睛一亮,立即想到了这些方面,如果自己能在东京招募数百名学者、工匠、商人和人才,再拥有数千名法兰克十字军俘虏。
那自己返回国内,就是带着数百名人才,大量的财富,近万军队和一万王师。
这哪是落魄王子回国,简直就是王者归来。
整个德意志都将跪迎他们的国王重返他神圣的法兰克福宫殿。
就算有几名反对者,也会在强大的军队面前,轻而易举的被碾碎。
现在,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究竟要怎么带着这么庞大的军队穿过拜占庭帝国,返回神圣罗马帝国境内?
毕竟现在他跟拜占庭可不算是盟友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