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帐下,朝九晚五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两百一十四章:八千(2/2)

    “快快起来,你们这是干嘛,我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

    刘备连忙将四位自己的肱股之臣扶起。

    “此番,我等太原周边,四面为敌,若无诸位筹划,以微弱之兵,胜数倍强敌,何来今日之大胜?”

    “这是我刘备从军以来,未曾遇到过之大战,亦是从未有过之大胜!”

    “晋阳,包括郭太守支援的三千守兵在内,八千勇士,为我军在四面战场拖延了足够多的时间!”

    “他们,是我们晋阳的英雄,他们虽死,但他们的名字,将被我们晋阳百姓永远铭记于心!”

    “汉明何在!”

    “主公,属下在!”秦耀认真回答道。

    刘备看向他道:“我欲建立一块功勋碑,上书所有此战牺牲将士姓名,此事,交由你负责!”

    “诺!”秦耀答应道。

    荀攸连忙建议道:“主公,这次我方虽伤亡颇重,但取得的战果也是斐然!”

    “守城将士虽然最后将生命奉献给了晋阳,我们缅怀哀恸之时,亦不能忘记他们所立下的功劳!”

    徐庶也补充道:“公达所言甚是,除此之外,阵亡于北地,连尸身没能运送回来的将士,也是倒在了开疆拓土,攘敌除恶的道路上,主公万不可厚此薄彼,忘记他们的功劳!”

    刘备点了点头,深以为然:“是我考虑不周了,二位先生所言甚是!”

    “汉明,除却晋阳阵亡的八千勇士之外,其余战死沙场的将士,都要整理好名单,每个人的名字,都要记录在功勋碑上!”

    “主公,放心吧,我会让后世看到这块功勋碑的时候,就铭记这些阵亡将士给我们晋阳创造的未来!”秦耀认真道。

    这一个决定,让一块记录了晋阳兴衰史,道尽古今沧桑的石碑,屹立千年不倒。

    后人云:汉明瘦劲体之巅峰,烈祖昭武帝之奠基。

    走过一片狼藉的外城,哪怕是三天过去了,依旧能够感受到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战况。

    到处是瓦砾砂石,满目疮痍,偌大的晋阳外城,竟是成了一片废墟,再也不复往日喧嚣热闹的场景。

    所有人都很沉默,静静地看着自发组织的晋阳百姓收拾残局。

    时不时地,就能听到哭泣的声音。

    那是属于战死家属的痛哭声。

    举目望去,一片缟素。

    凡此次参战者,皆为太原子弟兵,而其中,晋阳人士,足有九成!

    刘备握紧了拳头,不敢直视那些烈士家属的目光。

    然而,身后,张飞捅了捅他的脊背。

    刘备眉头一皱,正欲训斥,就听张飞说到:“大哥,你看……”

    只见刘备抬起头看去之时,每个身着孝衣孝服的未亡人,并未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他们这一行人,眼神中,除了痛失亲人的苦楚外,更多的,是敬畏以及一丝丝的狂热!

    刘备费解,当他选择入城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被晋阳百姓口诛笔伐的的准备。

    若不是他对外用兵,也不至于搞的晋阳一战,损失八千子弟兵!

    但现在这种情况……

    人群中,一个颤颤巍巍的老汉,急急忙忙的冲了出来。

    看到刘备,差点把拐杖都给扔下了。

    “老人家小心呀!”

    刘备连忙扶住老汉。

    “玄德公,可还记得小老儿?”

    刘备仔细地回忆了一下,眼睛忽然瞪大了:“你是,那日在求贤馆门口,满门忠烈的老人家吗?”

    老人笑了,露出了他已经不足一掌之数的牙齿。

    “难为玄德公,还能记得小老儿!”

    刘备忽的身子一震,突然想起那日这位老者跟自己说的话。

    他育有四个儿子,两个儿子在刘备等人还没入并的时候,就死在了南匈奴手中,剩下的两个儿子,一个做了百夫长,一个在家中侍奉他。

    那如今……

    “老人家,你那位做到百夫长的儿子……”

    刘备此刻多么希望,这位老人家的儿子,是此次随自己出征,或者是跟随关羽、黄叙他们的其中一员。

    而不是……死在晋阳的八千人中的其中一人!

    但老者的话,显然打破了刘备这一丝丝的幻想。

    “小老儿谢过玄德公还记得我的儿子,我的三儿,已经将他的满腔热血,洒在了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

    老者看向四处的残垣断壁,面带微笑道。

    而正当刘备准备说些什么安慰话的时候,老者的下一番话,更是让他心痛不已。

    “自我的三儿子战死之后,小老儿深思,晋阳若破,何以为家,所以,把我那小儿子也赶上了战场,也算是尽了一番薄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