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龙虎山大师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442章 直取承城第一关(2/2)
    李无眠奇道:“你有什么把握?”

    胡庸之信誓旦旦:“我与张军长素有交情,此去定然叫他拱手来降。”

    李无眠略思片刻,死马当作活马医。

    胡庸之领命而去,蔡启高出列道:“昔日在少帅帐下,素知这胡庸之裙带上位,不过一介谄谀之辈,只怕……”

    ……

    人报胡庸之来了,张孟长亲自接见,十分客气道:“胡参谋逃出生天,可喜可贺。”

    胡庸之是少帅身边的近臣,面子怎么说都是要给的。

    胡庸之傲然道:“我近月来伏于明军营中,忍辱负重侦察敌情,今夜趁把守士兵不注意,打死数人顺利撤回。”

    他面色如常,脸不红气不喘,张孟长心中发哂,不咸不澹道:“胡参谋勇武,吉人自有天相。”

    “废话少说,明匪粮草将近,大势已去,明妖愁眉苦脸,军心大乱,张军长正可趁夜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张孟长暗自思量,与其相信胡庸之能打死数人逃回,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

    如此多半是借了名目,由李无眠亲自放回。

    这个名目也并不太难猜,多半是劝降之类。

    而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李无眠需要胡庸之劝降,足以证明军艰难的事实。

    至于胡庸之是否会劝降并不重要。

    张孟长久不答话,胡庸之澹澹道:“军长不思建立奇功,何故犹豫不决,莫非?”

    “参谋何出此言,我对少帅向来是一片真心。”

    张孟长颇为不快,这胡庸之脑袋也不知道怎么长的,人家之所以随意将你放回,盖因没把你当回事。

    而此刻他承受的压力何其之大,放回胡庸之这个信号内有乾坤。

    其一,是方才已经想到的,证明了明军的艰难。

    其二,则是压力的来源,不管胡庸之说降与否,都代表了那位明尊的最后通牒。

    张孟长长叹一声:“今朝更宜坚守,血战就要来临了。”

    “张军长何出此言,谅那明妖黄口小儿,有何出奇之处,更兼军心不稳,只需胆大心细,匪寇一朝可除!”

    张孟长冷哼:“我素闻明教明尊所行之事,乃盖世英杰,岂容你在此肆意玷污?”

    胡庸之大怒,正要发作,陡见张孟长冷厉双目,心中一憷。

    ‘好个张孟长,果然和明教私通,等回到承城,定要叫少帅治你的罪。’

    胡庸之气愤而去,有近人道:“军长何必跟他翻脸,谄谀无量之辈,必然在少帅面前信口雌黄。”

    “我先事故帅,再事少帅,忠心可鉴,无需忧虑,只叹……”

    张孟长摇头不已:“明教的粮草有限,明尊耐心也有限,两日之内,明军定大举进攻,勒令众将士严阵以待。”

    近人都下去,张孟长独在洞室之内,他与李无眠素未谋面,却知其心意。

    三日不攻,乃大仁之举!

    而成大事者,必不受仁字所困。

    以他获悉的李无眠事迹,也绝不是心慈手软之辈!

    “泱泱华夏,何遭痛难。”

    张孟长发出感慨,然而尘世种种,藩篱何止万重?岂是他区区一个将军能够改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