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进士及第出身,不仅堪称大齐朝的理财能手,而且居中协调能力极强。明德十四年,此人在两浙路转运使任上,正遇到浙西百年罕见的大旱。此人居中调度,在没有动用国库一文钱,只依靠两浙路民间存粮,便做到没有饿死一个灾民,更没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就连浙西几个府的灾民,就连卖儿卖女的都不多。上秋,居然还保证了两浙该上缴的秋粮,一粒不少的运到京师。而且观此人在景、端二王犯上作乱之后,在河南路地方卫军调动不利的情况之下,整体处置也不能不说不果断。只是受了那个金节度的牵连,才落得这个下场。
黄琼在入宫开始襄理政务之后,一直在想方设法为其谋起复。想要调其为户部尚书,接替眼下那位只会照章办事,除了中规中矩和稳妥之外,一点优点都没有的刘尚书。只是皇帝虽说同意了司马睿的起复,但对于方铭的起复却始终没有答应。
至于傅远山,可谓是大齐朝进士及第的官员之中,少见的军政全才。在燕山知府任上,居然能以一介文官,压得边军那些骄兵悍将,在整个燕山府地面上不敢闹事。相对于连府衙,都被骄横的边军官兵给砸了几次的云州府,这位傅板子手段可谓不能说不强硬。
在调任可谓是天下最难管理,也是这天下首善之地,就连一个三品官员都不被当回事的京兆尹之后。短短两个月的时日,便将满京城没有人管的权贵子弟,治理的服服帖帖。别说抢男霸女了,便是敢闹事的都没有几个。
虽说没有解决流民之事,但在其想尽办法之下,在去年大齐朝遭遇自开国以来,最寒冷的冬季之中,衣食无着的流民再没有出现,往年因为饥寒交迫大量冻饿的情况。虽然也没有能够完全避免饿殍出现,可数量却只有十几个。而且多是无依无靠,被家人遗弃的病人和老人。
这与往年冬天,几乎每天在流民聚居区,都要拉出去上百饿殍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在他的治理之下,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官差,在敢去敲诈那些流民。而且随着天气的转暖,他又以工代赈的方式,征集了大量流民加深洛河河道,也大大改善了流民的生活。
眼下的山西路几乎乱成了一锅粥,晋阳以南地处几乎县县冒烟。时局在如此短的时日之内,败坏到如此地步,那位山西路的首宪可谓是罪无可恕。眼下的山西路,正需要傅远山这样既有手段,又有手腕的官员。而且这位傅远山,在燕山府做了两任,对军务也不是一窍不通。
而永王的那位老丈人,更是好说的很了。在调任枢密副使之前,本身就在山西路做满过一任节度使。能被对武将一贯提防的老爷子,调任为枢密院唯一的武官正任副使,足以说明其能力还是得到老爷子认可的。只是听罢黄琼推荐的这几个人,皇帝却是有些沉吟。
去年方铭是被牵连而倒霉的,他自然是清楚的。当初处置方铭,他并非是真心为之的。景端二王的忤逆作乱,查了这么长时日,直到眼下也没有完全停下来。其中的某些东西,便是他这个一国之君,也是心惊不已。方铭虽说与河南官场牵扯不深,可也不是完全清白的。
方铭是能官这不假,但绝对不是清官。有些问题深追起来,他这个当初河南路的首宪,也是难辞其咎的。虽说事情不算大,可也不是太小的事情。皇帝虽说罢了他的官,一方面实际上在变相保护他。一方面也是给诸路安抚使看的,杀鸡骇猴也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黄琼要起复他出任这个山西路制置使,皇帝不犹豫也就怪了。其实以皇帝的想法,自然认为黄琼这个九儿子,才是最适合的人选。可黄琼在此事上选择了沉默,等于在变相的拒绝自己,很是出乎皇帝的意料。自己这个九儿子是什么人,皇帝还是清楚的。
正因为他知道,黄琼不是那种拈轻怕重之人。所以,皇帝在最终人选敲定之前,还是打算好好的搞清楚黄琼为何拒绝的原因。微微沉吟了一下之后,皇帝看着黄琼道:“你保举的这几个人,除了方铭之外倒都是比较合适人选。但你应该清楚,此次山西路平乱的重点在那里。”
“内乱,重在抚而不是在剿。那些灾民,也同样是朕治下的黎民,大开杀戒只能更加的官逼民反。正因为如此,这个制置使的选择,朕才一直都很慎重。”
“谁才是最适合,至少朕心目之中最佳的人选,阿九,你心中应该清楚。只是朕不清楚,此次你为何却推脱起来,这倒有些不像是往日的你了。给朕一个合适的理由说服朕,接受你的人选。”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