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秦从计划开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百九十六章好在公元前没有红盖头(2/2)

    赵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客气,此次迎亲,还需要你主持,暗流程走便是!”

    “诺。”

    中郎将笑着应诺一声,道:“既然时辰已到,那咱们就出发吧!”

    说着,大手一挥。

    扶苏为自己争取到了在前面开路的机会,和韩信走在最前面。

    不过,走在最前面的队伍,都要手持火把,照亮前方的路。

    其实照亮的工具不止有火把,灯笼也可以,但在公元前的礼仪,迎亲得手持火把。

    而火把也不叫火把,叫‘烛’,主要是用蜡油裹上芦苇捆扎而成,拿着火把照亮迎亲的路,叫“持烛前行”。

    在扶苏和韩信后面的是新郎官,赵昆,还有带领迎亲队伍的中郎将。

    除此之外,彭越和吴广,还有马梁等人也在此列。

    作为大秦朝的太子,婚事非常负责,除了迎亲,还有真正的大婚典礼。

    这个大婚典礼是白天进行的,也就是第二天早上。

    届时文武百官都要出席,场面不可谓不宏大。

    但相比起宏大的婚礼,赵昆还是喜欢现在的迎亲。

    只要迎亲才让他感觉自己不像个工具人。

    毕竟大婚典礼那会儿,别人说什么,他就得做什么,完全不能自主,十分无趣。

    “恐怕那小姑娘也不会喜欢吧!”

    赵昆心中呢喃了一句,下意识回头看向迎亲用的墨车。

    这墨车没有任何纹饰,看上去造型古朴,但也只是表面。

    考虑到太子妃要坐着马车离开通武侯府,去东宫的时候,途中可能有点冷,范喜良特意让人准备了许多棉絮,把漏风的地方,都封上了。

    还在里面铺上了赵昆独有的各种布娃娃,这样既能起到保暖作用,又能免受颠簸之苦。

    不过,从表面上看,这墨车普通至极,行驶在黑夜中很难让人注意。

    但这也没办法,公元前的婚礼习俗就是这样的。

    无论什么阶层,什么家庭,都是需要先苦后甜,所以墨车的普通,代表的就是苦,以后的日子就是甜。

    对于这种习俗,赵昆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就是逆来顺受。

    从东宫出来,咸阳街道上站满了,迎亲队伍开始整齐划一。

    赵昆有些不解的看了一圈,疑惑的问:“百姓们起这么早干嘛?该不会都是来看热闹的吧?”

    “公子,您可是大秦的太子,您去迎亲,百姓们也跟咱们一样,早早就等候了!”

    策马走在赵昆旁边的马梁笑着说道:“从您准备迎亲,到今日迎亲,整个咸阳城都在宵禁,而今夜,宵禁开始解除,所以大家第一时间便知道太子要迎亲了!”

    旁边的彭越也点头道;“我们回来本想逛逛夜市的,都没有机会,说太子大婚之前,都实行宵禁,恐怕就是等今天!”

    听到这话,赵昆下意识看了眼前方的扶苏,心中一阵感动,原来大哥这么疼自己。

    不过,在阴阳家突然出现咸阳城,这样的举措,还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阴阳家图谋不轨,谁知道他们会搞什么,这时候施行宵禁,防止大婚当日出现祸端,也理所应当。

    想到这里,赵昆朝姜潮问:“我们的人都在里面吗?”

    “能调动的人,都在里面,不会出现问题。”姜潮点头。

    “那好,有情况第一时间告诉我。”

    坐着,赵昆便停止了交谈,开始加速前往通武侯府。

    不管在哪个时代,办喜事的迎亲队伍总是很显眼的。

    咸阳城的百姓知道迎亲习俗,所以不会像赵昆想的那样,把迎亲队伍当成抢压寨夫人的山贼。

    这时候,街上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但看到迎亲队伍,还是自觉的站到街道两侧看热闹,有点夹道欢迎的意思。

    当迎亲队伍走过咸阳城街道,来到城南的时候,通武侯府也挂起了灯笼。

    赵昆还记得,这些灯笼是过中秋的时候,王离带回去的。

    在红艳艳的火光中,王离站在门前迎侯,附近还站着不少身穿锦袍的年轻人,想来应该是王家年轻一辈的后生。

    中郎将见状,立刻翻身下马,赵昆和扶苏等人则紧随其后,来到通武侯府门前。

    这时,通武侯府的大门已经缓缓打开。

    王离行了个礼,然后抬手道了句:“请。”

    虽然这个礼是朝中郎将行的,但赵昆和扶苏等人还是回了个礼。

    在王离带领下,迎亲队伍被那些年轻后生们簇拥着,走进了通武侯府。

    让赵昆感到吃惊的是,侯府里的人比迎亲队伍还要多。

    看上去都是些达官显贵,既有身穿锦袍的朝中文武,也有雍容端庄的贵妇人。

    他们站在院子里,对迎面走来的赵昆恭敬行礼,报以微笑。

    赵昆不敢大意,也对这些人回了个礼。

    他知道,uu看书能站在这里的人,不是朝中文武的家卷,就是王氏家族的成员。

    说起来也算王雅的娘人家,给这些人行礼,自是理所当然。

    就这样,迎亲队伍来到通武侯府的正厅。

    站在院子里的亲朋好友也聚了过来,在厅外好奇观看。

    赵昆刚走进正厅,老远就看到了通武侯王贲,以及他的妻子嬴氏。

    当然,还有未来的太子妃王雅。

    在保守的封建思想还没形成的公元前,社会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

    不管是公卿贵族,还是寻常百姓,出嫁的姑娘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亲朋好友面前。

    既不用藏头露尾,也没有男女之别。

    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自然不会出现红盖头这种东西。

    说实话,红盖头在古代真的不合理。

    因为作为新郎官的你,成亲之前,肯定没见过新娘子,只有等成亲那天,拜完天地,入洞房的时候才能看见新娘子长什么样。

    如果你揭开红盖头,发现新娘子长得像如花,即使关上灯,你也无法下定决心与他苟合,并因此产生退婚的想法。

    那么,实话告诉你,女方家长绝对会理直气壮的大吼――

    “商品售出,概不退货。”

    毕竟作为消费者的你,没有当场验收,是你自己的失误。

    卖家拒绝退货,也算合理,即使你打消费者热线投诉,都没卵用。

    最后的结果是,你只能选择与如花共度余生。

    好在公元前没有红盖头这种东西。

    所以走进正厅之后,赵昆马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王雅的样子。

    一个字,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