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事控制的大体完成,行政机构也是迅速跟上,大批之前吏务部就已经组织派遣过来的官员,再加上一批接受的当地投诚官员,一共构成了广东巡抚衙门以及治下各州府县衙门,尽可能的维持着当地的基本行政管理,而不至于出现战乱过后地方无人管理,陷入混乱的情况。
而这一点,也是大楚帝国一定程度上招抚并使用明廷降官的缘故。
很多主动投诚过来的明廷降官,大楚帝国基本都会授予官职,中低级官员往往都能保留其原来的品级并任职,而高级官员的话,也会保留品级,并看情况任用。
此外,没到一个地方,大楚帝国都会在当地组织考试用以招募中低层官员,以充实当地的行政机构。
此举就是为了维持战争过后当地最基本的统治。
毕竟大楚帝国自身培养的官员数量其实极其有限的,而随着地盘的逐步扩大,所需要的官员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并且这个数量庞大到一定规模后,吏务部其实已经很难通过以往培养的官员,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来维持如此庞大的行政机构了。
因此短期内接纳明廷降官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这也只是短期行为,这些降官后续也需要接受各种审查,如果是真心归顺,并干的还不错那么该升官就升官,如果还玩前明的那一套,那么该抄家灭族就抄家灭族。
反正只要度过前期的混乱时期后,哪怕是依靠就地招募的半吊子读书人,大楚帝国也能够维持在当地的基本统治,所以经过初期的混乱之后,后续就会对当地的吏治进行一定程度的整顿。
这一点,尤其是在年初时候大楚帝国高层掀起了整顿吏治风气的行动后,就更加注重后续的吏治整顿了。
而广东这边也不会例外,随着各州府县衙门相继设立,并维持了最基本的行政统治后,也是开始慢慢整顿当地吏治了,而这需要时间,少则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两年。
急不来。
当地政务的处理,自然有巡抚衙门方面的文官们负责,而军方对这些不关心,也没办法关心。
毕竟军政分离的原则下,军方也无法干涉当地政务系统的运转。
现在广东地区的军衔最高的将领,也就是两广守备司令黄祥斌陆军中将,在六月下旬就已经亲自率军西进,现在都杀到了梧州城下,至于广东地区的战事,对于他而言已经是过去式了。
哪怕郑芝龙所部还盘踞在珠江口的香江,但是后续驱逐郑芝龙所部的舰队,彻底掌控珠江入海口已经变成了海军的主要责任了,他们陆军顶多就是配合海军搞一搞渡海登陆什么的。
所以,如今坐镇在广州的高级将领,乃是海军方面的珠江舰队司令夏秋阳海军少将,再加上一个反正起义投奔过来的珠江舰队副司令赵新厚海军准将。
陆军方面,目前只有一个暂编第十三混成旅的旅长唐德元陆军少将。
根据军政部的训令,随同第七守备师南下广东作战的第十一守备师所辖第四十三守备团因为在过往作战里表现优秀,特令该团改编为正规步兵团,随后和第二十三步兵团,即之前南下虎门作战的加强团合编为暂编第十三混成旅。
该混成旅任务就是负责广州以及珠江口防务,顺带还负责潮州府方向的战事。
当然了,这么大的地方,仅仅依靠一个尚未完成改编的混成旅,区区四五千兵力是不够的,还有配合作戰的第十七守備師呢。
实际上第七师被抽调出去组建暂编部队的还不止一个二十三步兵团,还有另外一个步兵营呢,也就是西进雷州府、登陆琼州岛、杀入廉州府的步兵营。
该营因为长期独立在外作战,以该步兵营为核心,扩充为暂编第十四混成团,该混成团以及配合作战的一个守备旅,归属解兴发陆军准将指挥。
没错,登陆并掌控琼州岛后,因为一連串的战功,解兴发上校升官为陆军准将了。
因此,如今的广东地区里,主要有三支陆军的主力部队,一支是暂编第十三混成旅,负责广州以及九龙半岛乃至潮州府等东线战事,暂编第十四混成团负责雷州府、琼州岛、廉州府等地区的战事。
而第七师以及第八臼炮团等主力部队,一边西进梧州一边补充兵力和装备,并且由黄祥斌陆军中将亲自率领,随同作战的还有第十一守备师,总兵力约两万五千人。
这两万五千多人杀到梧州城下的时候,明廷西南总督熊文灿亲自上了城头看到了城外乌压压的大片楚军。
只是熊文灿没有发怒,也没有露出什么绝望之类的神态,他只是平静的看着城外的楚军,一言不发。
半响后,他转身下了城头。
夕阳照在他的身上,把他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