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出一个盛唐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国使命(2/2)

    朝廷有钱,就能减轻对田赋的依赖。

    不过,天下太平对李晔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打了一辈子仗,现在反而感到不适应了。

    而且对于职业军人来说,太长时间不打仗,战斗力一定会退化。

    军人腐朽,也就意味着整个帝国开始下行。

    国家有钱,并不代表国家强大。

    强盛强盛,武力的强大排在盛世之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忘战必危,此言非虚。

    敌人永远存在。

    内部的,外部的。

    三十多万禁军在长安无所事事,终究会生锈的。

    李晔与枢密院遂制定了各种演练计划。

    主要以奔袭为主。

    无论步卒、骑兵,每次四批,每批五千人,皆乘马从长安出发,北巡小海(今贝尔加湖),东至窟说岛(库页岛),南至交州,西达里海。

    宣教司、皇城司、宗室子弟都会随行。

    夏季会举行盛大的阅兵,秋冬李晔会亲自领十万步骑围猎河套、漠南等地。

    只有跟唐军待在一起,李晔才感觉自己没那么老。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都是灭亡于自身的腐朽。

    在生产力没有到达一定高度前,想玩资本主义根本不可能。

    晚明所谓的初级资本萌芽,离真正的资本主义差的老远。

    即便这点虚幻的繁荣也是以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换来的。

    而后世历史证明,西方的那一套并不是万金油。

    被资本掌控的国家和文明一定就是好事?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点。

    李晔一向认为华夏在晚明满清暂时落后于西方,是上层建筑出了问题,并逐渐漫延至精神层面。

    睁眼看世界的人越来越少。

    沙俄甚至是封建农奴国家,还不是鲸吞天下?

    而事实上,华夏早已走出了封建时代。

    所缺的是生产力的爆发和技术的革新。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王朝,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内部吃饱饭的问题。

    稍遇天灾人祸,就是饿殍遍地。

    把科学注入华夏文明的基因之中,再以科学提振生产力,才是李晔和大唐的使命。

    至于以后华夏要走那条路,历史自然会给出选择。

    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目光卓绝之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个朝代也有一个朝代的宿命。

    无论李晔愿不愿意,这世上没有不灭的帝国。

    其实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华夏的一次新陈代谢。

    虽然过程有些惨不忍睹,但却是历史的必然。

    一个千年僵尸帝国,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改朝换代的杀戮。

    因为这代表华夏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

    满清做了榜样。

    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满清摇摇晃晃,绝对还能再混个一百多年。

    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后,华夏会退化成什么样子。

    那才是最大的梦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