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步慢,就会步步慢。
造船厂内的航空母舰数量虽然庞大,但是短时间内想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几周乃至几个月的时间,按照华军目前的进攻节奏来看,几周乃至几个月之后,恐怕整个东南亚都要变成一片红色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当中南半岛五国全部获得解放之后,华军迅速将战斗力量再次整合。
首先,国内总参从中南西三大战区中抽调了五个陆军集团军的兵力,将其分散驻扎在中南半岛五国,以此形成小规模集群的兵力配置,并且另外设置东南亚战区。
这五个集团军的任务很简单,即为维持战后中南半岛五国的和平稳定环境,同时负责清剿一些藏起来的日军力量,更重要的任务则是将日军北部要塞群上原华中派遣军的二十余万兵力牢牢地看紧,不让他们下山兴风作浪。
而此前参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作战的部队,由于并未经历损失惨重的高烈度作战,所以除了少部分的部队需要轮换休息,大部分精锐仍然可以投入到全新的作战之中。
隶属于空军的第一空降军暂时被调回国内,剩下的陆军8个集团军的兵力跟随在戴峰的特殊攻击群之后,渡过克拉地峡运河,进入马来亚区域作战。
戴峰的特殊攻击群则继续长驱直入。
——第1装甲师和第3装甲师在此前在等待海军华山号战列舰编队的两周内进行了充分的修整,在克拉地峡运河北岸建设了六个战地车辆修理所,更换了坦克零件,将消耗了不少摩托时间的坦克部队再一次变得皮实耐操,可以继续推进横扫。
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当这支装甲部队一路从云南冲到缅甸,再从缅甸冲到泰国,最后从泰国一路打到马六甲海峡用温暖的海水洗涮履带之时,大量的坦克恐怕也要因为高强度的越野驾驶而消耗掉最终的寿命,要么大修继续服役,要么便只能退役了。
不过相比于未来整个东南亚以及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缘位置,1000多辆坦克和步兵战车这个代价算不得什么。
在卫平的眼中看来,此刻华夏的对手早已不再是一个小小的日本了。
他布局千里,草蛇灰线,真正的原因在于卫平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毕竟二战这场时代大变革之中,日本必败,华夏必胜。
而作为胜者的华夏,到时候将要面临的最大对手,则会是同样作为胜者的美国。
所以,卫平必须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代背景,为华夏在战后打出一个巨大的战略缓冲区。
在他的构想之中,将整个东南亚和东北亚作为华夏宽阔的盾牌,将马六甲海峡和孟加拉地区作为华夏海军延伸力量的跳板,建设一支强大的陆权力量,同时建设一支战略性的远洋海权,以充分延伸华夏的影响力。
日后美国用于封锁华夏的三个岛链,卫平要做的是将其变成华夏自己手中的三道海上防线。
如此一来,华夏才能够获得与美国这个全世界目前的第一大工业国逐鹿寰宇的能力。
此为,驱虎吞狼之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