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首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945章 东林书院(2/2)

    见得门外一人,约三十余岁,一脸的威严正气,杨廷和一阵喜悦:“子充守孝归来,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费宏,费子充,官至詹事府左春坊赞善。

    “见过介夫兄。”费宏见礼。

    “里面请!”

    杨廷和摊手,旋即二人走到前堂,一番寒暄。

    “今贼人目无法纪,败坏伦理,理当制之!”

    费宏严肃道:“杨兄,而今之计最好的办法便是……办学,他宁远能办学,我等亦可继往圣之绝学,在京办学!”

    杨廷和侧目。

    这法子,好啊!

    那宁远办学,只是小学而已,教的都是不入流的东西。

    而他们这些儒家子弟办学可就不一样了,定能吸引无数的读书人。

    户籍改制,天下读书人可随意走动,一旦学院的名声打开,必将吸引无数的读书人来学院,儒学当大兴!

    与此同时,科举制考的是什么?

    八股文啊!

    只要能科举还考八股文,他们所办的学院就有无尽的优势,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有着一定的声名,妥妥的压制那宁远。

    “费兄打算怎么办?”杨廷和问。

    “只有我等还不够,还需再拉来一些大儒。”

    费宏说道:“另外,既然讲的是程朱理学,我倒是有个好法子,程老夫子先前在无锡讲学,我等或可借此为名,建东林书院,吸引天下读书人。”

    杨廷和眼睛一亮。

    这法子……妙啊!

    所谓程朱理学,以程颢程老夫子为先,而后才有朱熹不断完善。

    可以说,程老夫子乃是程朱理学的老祖宗。

    借着这位的声明,可轻松扩大影响力。

    “程老夫子先前在无锡长久讲学,我等或可组织人手,在无锡也建一个东林书院。”杨廷和说道。

    “妙哉,妙哉!”

    费宏不住点头:“如此,我等便筹划一番,同时设立两个东林书院。”

    杨廷和也是暗暗激动。

    他能想象,只要这两个东林书院建起来,必定能笼络天下诸多读书人。

    而有了这等大势,那宁远,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大明,终究还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天色渐晚,二人又商议了诸多细节,费宏离开了,不多时,杨慎也赶了回来。

    “爹!”杨慎主动走过去,面带笑容。

    “作甚去了?”

    杨廷和微微皱眉,直接道:“那宁远没安好心,你离他远一些,万不可走近,用不多久,他将会身败名裂,你小心受牵连。”

    先前,自家儿子与宁远走的近一些,杨家因此获了不少的利,他便也没有阻拦。

    当下,东林书院即将筹建起来,就要断绝关系了,得泾渭分明。

    天下读书人抱团,共同反对那宁远。

    “哦……知道了。”杨慎应了一嘴,有些心虚。

    转来翌日,一则消息传出,无数读书人为之兴奋。

    由帝师王鏊牵头,杨廷和、费宏力挺,特在京城、无锡两处设立东林书院,为往圣继绝学。

    与此同时,王鏊还亲手写了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京城哗然。

    无数读书人跃跃欲试。

    得知消息的宁远也是为之一震。

    东林书院?

    窝巢,这……东林党都被逼出来了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