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首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877章 燃起一把火(2/2)
    太舒坦了。

    买东西方便,吃喝种类也都琳琅满目,美味珍馐,数不胜数,教人一时间不知想选什么。

    就如这烤鱼,他已吃过数次了,可每次经由路过,仍旧想来上那么一口。

    简单两个字:好吃!

    也是蔚县那边万万吃不到的。

    “老爷!”

    这时,有小厮自不远处走来,低声道:“北边,来消息了。”

    “哦?”王希霸侧目。

    他虽是没去北边,却是安排子侄二人带领数百佃农去北边种地,因路程遥远,往来不方便,过去这么久,也只是简单通信一两次而已。

    而今这个时候突然来消息,却不知是好是坏。

    他接过书信,直接展开来看,一目十行,扫过之后,整个人已是神色大震!

    “去结账!”

    吩咐了一嘴之后,他急忙起身,朝着内城临时租住的宅子走去,直至到了家,又将自己关在书房,饭也不吃,不住的打转。

    日头渐渐向西,不知多久,一抹明黄打在窗子上。

    “吱嘎!”

    王希霸快速推开门。

    附近又小厮忙迎上:“老爷……”

    王希霸一摆手:“去,联系回蔚县的四轮马车,今日出发,如果没有班车了就与他们商量,包车,无论多少钱!”

    小厮愣了愣,再看,年逾古稀的王希霸已是雷厉风行的出了门。

    宁府。

    宁远正懒洋洋的坐着,闲来无事,便琢磨小学校的开设事宜。

    教育,得从娃娃抓起。

    先太祖皇帝朱元璋之时,在大明四方设立了许多学校,府学、州学、县学等学校,总数超过了一千五百所,还有卫学,也就是在各卫所中设置的学校,叫将士们的子弟也可以读书,这样的学校将近五百所。

    可以说,历朝历代中,在教育方面,大明学风之盛,唐宋不及也。

    然而这百余年过去,诸多学校几乎成了摆设,荒废者超过百分之八十。

    所以,这新的小学校的建立,便成了必然。

    如何开始,如何推动、推广,问题诸多。

    而就在他琢磨之时,有下人来报:“少爷,门外有一山西员外请见,叫王希霸。”

    “哦?”

    宁远抬眼,却是笑了出来。

    果然啊,春江水暖鸭先知。

    看来北边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好事啊!

    他随意点头:“叫进来吧。”

    很快,王希霸赶至凉亭,冲着宁远见礼,而后忙道:“宁大人,先前蔚县人口迁移北方之时,其实也有许多人想要跟着一起去,奈何蔚县的地还要种。”

    “到了当下,蔚县的地种完了,闲来无事,总也不能一直呆着啊。”

    “所以诸多百姓联合上书,恳请朝廷允许大家伙去北方,开垦一些荒地,若可以,留作明年耕种。”

    呵。

    闻言,宁远差点笑了出来。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你这老家伙去北方是为了提前开垦荒地吗?

    不过他也没揭穿,想了想道:“也就是说,蔚县的百姓想要在北方和蔚县之间来回奔走,这是个问题啊。”

    这事,又涉及到了户籍制。

    一般而言,百姓们是不可以轻易离开所在县城的,一旦被抓住,就会被当做流民处理。

    只不过,随着户籍改制以来,这事已经没那么严重了,官面上大多不管。

    然,问题是不管归不管,一旦管起来,便又是个事!

    归根结底,对于百姓们的四处流动,朝廷大面上是默许的,但碍于礼制等诸多原因,没有下具体的文书。

    “大人呐!”

    说着,王希霸噗通跪了下去,再看,已是劳累纵横:“百姓们,苦啊,他们的地,太少了,若能去北方开垦一些荒地,便可多一份生计,这是百年之未有的仁义之举啊,望大人行行好吧。”

    “唔……”

    宁远一阵黑脸。

    这老家伙,太不要脸,十足的戏精。

    他想了想道:“这事,非是本官奏与陛下便行得通的,但你应该清楚一点,法不责众,人越多朝廷越不好处理,总不能都给抓了吧?”

    闻言,王希霸脸上顿时浮现喜色。

    他何尝不知此事不是这宁大人与皇帝陛下能轻易决定的呢?

    之所以跑过来,等的就是这句话!

    “草民懂了,草民代万千蔚县百姓,谢过宁大人!”说着,咣咣咣扣了三个响头。

    “去吧。”

    宁远笑着抬手,也是悄然放松几分。

    等了这么久,可终于要燃起一把火了!

    不容易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