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首富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876章 刘公出马
    宁府,夜已深,府上下几乎都睡去了。

    宁远双手抱着头,呆呆的看着上方,不知其所想。

    旁边,朱秀荣沉默许久,突然问道:“怎地,在想那图鲁勒图?”

    “嗯。”

    宁远点头,并没有否认。

    而后他取出那份信。

    朱秀荣掌灯,很快便注意到那一枚印章,轻蹙眉头。

    她当然明白这玉玺的重要性,那可是传国玉玺啊,身为君王者,哪有不惦记的?

    那么,图鲁勒图突然将此物展现出来,目的何在?意欲何为?

    “此事,应该只有三人知!你、我、阿喇哈青森。”宁远开口。

    朱秀荣便没有作声。

    言外之意是,当下,那图鲁勒图还未准备将此物献给大明。

    她再度躺下,斜睨宁远,哼声道:“那你就去想她吧。”

    这一次,宁远没有回应。

    过了片刻,朱秀荣侧身过来,双手垫着头,柔声道:“你与父皇吵了?”

    宁远想了想:“也不算,陛下劝我退一步,可问题是这事已然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啊。”

    他很清楚,如若此一番无法改制科举,日后的希望将更加渺茫。

    因为从古至今,话语权始终掌握在胜利者的手里。

    日后再改制,某些人就会拿出同样的办法来还击,跟着,改制一事终还要死于娘胎。

    那么,为什么要改制呢?

    这其中,阿喇哈青森所言也,也有几分道理,确实有制衡儒家方面的考量,但更多的,还是为了大明更健康的发展。

    当下,朝野之中看似正常,可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文官集团出现党阀之争,互相攻讦,一心想着怎么弄死对方几乎是必然。

    偌大朝野,皆想着尔虞我诈,没几个干正事的,这大明,岂又能有好?

    所以,改制,势在必行。

    “再等等吧。”

    宁远暗自叹息。

    孤零零的老光棍,什么都做不了啊!

    唯一的办法,便也只能靠外力来破局了。

    转来翌日,早朝。

    似是注意力被转移,这一日的早朝几乎百官都在商讨治理北方的大计。

    其中首要的问题便是人口迁移问题。

    “启禀陛下,臣愿赴山西,劝说百姓北迁。”刘健站了出来。

    其余百官皆目露赞叹之色。

    这事,可不简单,本质来说是百姓们不愿意迁移。

    刘健愿意站出来担当此大任,自是值得钦佩的。

    “有刘公出马,大势已定,当马到成功!”

    “不错,刘公德高望重,忧心天下,实乃我等楷模,国之桢干也。”

    一些人小声说着。

    弘治皇帝轻轻点头:“好,如此,便劳烦刘卿了,此去舟车劳顿,务必保重身体。”

    刘健深深伏拜:“多谢陛下,为北方,臣,万死不辞!”

    于是,退朝之后,刘健简单收拢一番便向西而行,直奔山西而去。

    目标,广灵!

    蔚县那边已然迁移了数万百姓,自是不可能继续迁移了,于是他将目标放在了距离蔚县几十里外的广灵。

    相比于蔚县,广灵的人口也是极多的,如若游说得当,迁移数万百姓至北方应该不成问题。

    刘健信心十足,乃至于有些……骄傲。

    先前宁远在迁移蔚县百姓之时,诸多条件他一清二楚,包括笼络百姓的手段等等。

    手法,已然了解,迁移百姓,岂不是手到擒来?

    与此同时,如果往深层次而言,这也是他代表诸多大员的证明之战。

    证明传统的儒家子弟,也可以更好的治国。

    倒不是他针对宁远,而是自身所在位置决定的。

    迁移百姓,为儒家子弟正名,以此将宁远改制的心思给压下去。

    要知道,当下朝堂看似一片暗流,可跟改制将会产生的学子闹事等危机比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

    天下学子共闹事,四方暴乱,皆是朝廷这边唯一的办法怕也只能派兵弹压了。

    届时,将血流成河。

    也正是基于此,在皇帝陛下提及改制一事的时候,内阁这边才选择了沉默。

    “迁移百姓啊……”

    特制的四轮马车上,刘健揉了揉额头:“首先第一步应该是聚拢士绅……”

    他想到了宁远的手法。

    先是聚拢士绅,士绅们同意了,再去鼓动手下的佃农百姓,跟着,再由朝廷发明文,给出各种优惠条件,鼓励百姓去北方开垦。

    “想来问题不大!”

    刘健轻轻一笑。

    就在当晚,他抵达广灵,第一件事便是吩咐知县,宴请当地诸多士绅。

    一听到当朝首辅来了,一个个乡绅皆是双眼冒光。

    这可是超级大人物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