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小神医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十二章:速速说来
    朱元璋背着双手,一脸沉思的在御书房中来来回回的走着。

    市舶司朱元璋也算了解,知道之前市舶司的主要架构是个怎么回事。

    可是今天陈松这封奏折,让朱元璋改变了之前对市舶司衙门的看法。

    朱标站在御书房一侧,安静的看着朱元璋。

    “你看看陈松的奏折,看看他说的那些!”朱元璋看向朱标,指了指桌子上陈松的奏折。

    朱标走到桌子旁,拿起陈松的奏折翻看起来。

    奏折很长,朱标大概的翻了一遍。

    “俺也不是不了解市舶司,俺对市舶司也算了解。

    陈松奏折上关于市舶司的建议,俺从来没听过,也从来没有见过。

    一个小小的市舶司,竟然有这么多的道道,俺实在没想到。”

    朱元璋停了下来,看着朱标,一脸认真。

    御书房两侧的牛油大烛静静的燃烧着,时不时扑腾两下,闪出几朵火花。

    朱元璋的影子被蜡烛拉在地上,他双手背在身后,眉头成了一个“川”字。

    “爹,孩儿大概看了一眼陈松的奏折,孩儿觉得陈松说的那些不无道理。”朱标开口说道。

    “哦?你是如何看的,说来听听。”朱元璋来了兴趣。

    “爹,俺是这样看的。

    陈松说之前的市舶司之法不可取,说其管理混乱。

    之前的市舶司主要负责两件事,一是海外番邦朝贡,二是海外贸易。

    陈松在奏折中说,这两件事要分开管理,不能混为一谈。

    孩儿以为,陈松此言有理。”朱标说的不急不缓,声音洪亮有力,“陈松在奏折中说,外番朝贡应该走礼部,由礼部管辖。朝贡是朝贡,贸易是贸易,这两件事要分清楚。

    孩儿以为,比言不假。如果朝贡和贸易混在一起,势必导致市舶司管理混乱。

    这倒是其次,只怕市舶司提举手中的权利太大,借机胡作非为。

    往年,我大明市舶司主要由布政司或者按察司兼任,两者权利交叉,若生事端,难以追责。更何况布政司和按察司有自己的事,长此以往,市舶司难免衰败。

    往常,市舶司税收归为地方,朝廷并不直接管辖,如此一来,难免生出龌龊……”

    朱元璋听的很认真,等朱标说完话后,朱元璋一脸高兴的拍打着朱标的肩膀,“不错,不错,说的确实不错。”

    朱元璋走到桌子前,拿起陈松的奏折,说道:“陈松重新制定了市舶司的规矩,看起来虽然繁琐,但也有很多的道理。”

    朱元璋是个掌控欲很强的人,也是个疑心很强的人。

    在地方上,朱元璋实行三权分立之策,以前决定罢免市舶司,朱元璋不会在乎什么。

    可如今市舶司重新创办,如果陈松说的那些全部实现,朱元璋又怎么可能放心地方官管理市舶司?

    陈松的奏折中有一个政策非常对朱元璋的胃口,那就是让市舶司直接归朝廷或者皇帝管辖。

    朱元璋不知道陈松这样说是真的有他的道理还是在拍自己的马屁,但这个说法,确实说到朱元璋的心里去了。

    “那就按照陈松说的去做?”朱标试探道。

    朱元璋砸吧着嘴,道:“陈松毕竟只是个郎中,头一次外出主事,虽然奏折看上去有几分道理,但国朝大事,事关朝廷钱袋子,不能如此轻易的下定决心。

    将陈松这封奏折送到通政司,让通政司的官员抄录几份,下发各部,让这些官员都看看,看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尽管陈松已经考虑了时代背景,可奏折上面的制度相较于这个时代还是有些超前。

    朱元璋不可能什么也不做就按照陈松说的去做,这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好,孩儿谨记。”朱标回道。

    ……

    第二天早朝之后,陈松的奏折下发到了各部官员那里,李善长也收到了一份。

    李善长坐在自家前厅中,拿着陈松的奏折,一脸阴沉的看着。

    边看边骂:“满嘴胡言,简直胡言乱语。

    陈松只是一个郎中,竟然还自作聪明,擅改市舶司制度,他以为他是谁?”

    李善长不停的拍着自己的大腿,好几次都差点将陈松的奏折扔出去。

    “这个陈松,简直目中无人,目中无人。”李善长牙根恨的痒痒,咬牙切齿,怒火中烧。

    自水泥之事失败之后,李善长就彻底的记恨上了陈松。

    李善长表面宽厚温和,内心却极度自负,且喜欢嫉妒别人。

    据说,诚意伯刘伯温的死就和李善长的嫉妒脱不了干系。

    陈松如今备受朱元璋重用,不过十来岁的年纪,却主持市舶司之事,总观整个朝廷,几乎没有这样的先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