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仲地点点头,跟着开口了。
“皇上提及的最为关键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张献忠麾下老营军士和新营军士,皇上说的太好了,张献忠能够依靠的就是老营军士,如果老营军士作战勇猛,就能够鼓励新营的军士,一旦老营的军士彻底垮掉,新营的军士不可能坚持作战,所以我们要关注的重点,还是老营的军士,张献忠派遣到重庆府城的老营军士仅有一万人,只要我们彻底剿灭这一万的老营军士,其余新营的军士不值一提。”
邓世秋看向程仲地,用力的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弊端在以前的大明军队之中同样存在,天启年间,诸多总兵麾下有庞大的亲兵营,亲兵营归于总兵直接指挥,只听命于总兵一个恶人,亲兵营的军士最为强悍,待遇自然也不一样,崇祯年间,因为朝廷无力承担各地明军的军饷,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总兵麾下的亲兵营,军饷有保证,很快能够得到提拔,地位不一般,而寻常的军士被克扣军饷,吃不饱穿不暖,无法养活家人,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
一般情况之下,总兵的亲兵营人数在一千人到两千人之间,他们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是军队的灵魂,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每次作战的时候,亲兵营如果无法抵御对方的进攻,那么其余的军士直接放弃抵抗,压根不归拼死命的作战,这就会导致数万大军的直接溃败。
朝廷察觉到这个问题,崇祯皇帝专门下旨,改变此等的局面,可惜朝廷拿不出来足够的钱粮,根本无法杜绝此类的情形。
皇上登基之后,对于军队的这种情形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一方面是给予军队足够的军饷,严查克扣军饷的行为,一经发现严厉惩戒,另外一方面是控制亲兵营的人数,不准超过三百人,同时要求总兵严格训练军队,提高军士的整体战斗力。
当然,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皇上大规模的撤换各地的总兵。
正是有了这些变革,才有后来的吴桥之战、景州之战和马栏山之战的完胜。
“好了,皇上的旨意,马大人的命令,诸位都清楚了,马大人率领的大军在渠县集结,就是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我们万万不能耽误时间。”
“万县留守一千军士,严格控制码头,防止张献忠从水路逃窜。”
“秦总兵麾下的三千白杆兵军士,其中两千人跟随大军一起行动,走水路前往重庆,其余一千人押解俘虏前往渠县,与马大人会和。”
邓世秋看向了秦良玉、秦翼明和秦拱明。
“秦总兵率领一千白杆兵军士,押解大西军的俘虏前往渠县,秦翼明、秦拱明率领两千白杆兵的军士,跟随大军走水路。”
邓世秋刚刚说完,秦良玉摇摇头。
“总兵大人,贞素愿意率领白杆兵军士一同前往重庆作战,还是让翼明和拱明押解俘虏前往渠县,与马大人会和吧。”
秦翼明和秦拱明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却不好开口说话。
邓世秋摆摆手。
“秦总兵,您熟悉四川境内的路径,还是前往渠县协助马大人,押解数千的俘虏前往渠县,不是小事情,皇上早就下旨,要迁移大量的人口前往河南与陕西两地,这些俘虏绝大部分都是农户,让他们前去最为合适。”
“所有的作战部署,都是我与程总兵详细商议之后决定的,还请秦总兵予以支持。”
秦良玉有些无奈,点点头看向了秦翼明和秦拱明。
“翼明,拱明,你们一定要服从二位总兵大人的命令,好好作战,决不能擅自做主,若是让我得知你们有不服从命令的行为,我饶不了你们。”
秦翼明和秦拱明连连点头,转而对着邓世秋和程仲地抱拳。
“我等坚决服从二位总兵大人的军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