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主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66章 庭议(三)(2/2)

    “尚书令此言当为大谬。”王匡面色无惧道。

    “呵!”尚书令姚大人轻呵一声,似是不屑回答。但实际上,他对于农业之事,关注的并不多。

    “竖子岂敢妄言!”尚书令身后一人起身,怒而指他。

    王匡摇了摇头,似在感叹:“国朝动荡,举国灾荒,农事不振。皆因你等目光短浅!尔等为臣乎?置太皇太后何出?置皇帝陛下何出?置天下黎民百姓于何出?”

    这官吏明显被王匡的声音惊到了,支支吾吾的美说出话来,只听王匡继续道:“农业之疾,且不论土地兼并之症,大汉朝已病入膏肓!我王匡,虽为斗升小吏,今入得朝堂,愿效仿比干,因畜牧之益,为天下谏!”

    比干,乃帝辛王叔,殷商重臣,主张发展农牧业,富国强兵。但在公元前1030年,纣王误信谣言,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

    下一瞬,所有人都近乎静止,连王莽也望了过来。

    好小子!

    够猖狂啊!

    这是把皇帝比作了殷商?还是说元后……

    许多人都回过了味,默默在的站在一旁,不再言语。

    甚至连帘后那斟茶的声音也消失了,而坐在上首的刘衎,此时已然脸红一片,偏偏想要反驳,但瞥了眼身后帘子和不远处的重臣,默默叹了口气。

    “我只是个傀儡,嫣儿说得对,若我是个普通人就好了。

    眼前的形式,王匡心中早有预想,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说的“狂言”圆回来,否则今后会成为朝野的笑柄。

    他额头已有冷汗低落,但依然站的笔直。用几息的时间调节好状态,咬字清晰道:“食者,乃生民之源,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若农人无地且不说,若有地,而不发挥其效益,实为大大的不妥。

    自先秦以来,国朝向来重农,但只是重农而已,畜牧业,养殖业等诸业,依然仅为副业,且长久不得重视,殊不知乃大的不幸。

    兴许有人会说,猪羊等物需食粮食,而国家粮食不足,匡且论此言大为不妥,粮食是可以助牲畜生长,但并非全部,秸秆,青草,树叶亦可食之。

    甚至已有人在研究‘猪料’,正如我奏书所言,大汉之农畜业需要进步,而非固守成规。

    试想一下,当农畜牧业结合发展后,又会有多少百姓免于饥荒之难?

    庆阳便为一例,今早籍田令便于我说道过此事。

    只因其在重视农业的同时,发展畜牧业,前两年的大旱,饿死者甚少。”

    “臣下所言之事,有籍田令可以作证。”

    金田神色怪异的瞅了眼王匡,他知道这是庭议,不能枉加开口,心中暗道:罢了罢了,今日且就为他背一会书吧!

    “农监长所言非虚,吾确也说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