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赵昺想想也正常,自己的到来将火器战争提前了好几百年,无论是威远炮,还是燧发枪都应在近代才出现的。而自己的提前介入,也变相的刺激了技术的革新。蒙元也是个热爱学习的民族,在与宋金的战争中,便接触到了热兵器,并在与自己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不可能不谋求制造热兵器。
仿制当然是最便捷的途径,虽然赵昺在制造火药及枪炮之初就严格保密制度,每个工序都是单独制造,以便使工匠们无法熟知每一道工序,要求士兵妥善保护武器,在战斗中不能将武器遗留在战场,非常情况下也要先销毁武器。可随着大规模的生产和列装,参与其中的人越来越多,人数不下几十万,火器上的一些秘密不可避免的会泄露。
不过科技树不是那么好攀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赵昺这么个开挂的人物指点,蒙元的工匠们想要仿制燧发枪和火炮岂是那么容易。首先他们没有火药的配方,造不出大威力的火药;其次,他们不明白武器的原理,无法独立进行设计;再有,他们缺少生产设备和技术,也造不出可用的金属材料。
因而蒙元工匠们想要仿制出当下宋军使用的火器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即使有了样品,也只能造出‘阉割’版的火器,威力和性能都与宋军装备的火器相差甚远。可为了能够用于实战,也只能又创造性的采用冷兵器和热兵器混装的战术。而都哥部在与宋军的战斗中,被火器打成了惊弓之鸟,听到炮声便也自乱了阵脚,赵昺估计这才是其兵败的原因,若是其真的舍命一战,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谁胜谁负就不一定了。
即便这支蒙元突然出世的‘神军’依然有着忠孝军的战力,赵昺也并不担心,自己手中同样有亲卫旅、侍卫营、事务局行动队这等全能部队,再扩大些陆战旅、山地旅的战力也皆不逊于其。且在己方全面换装火器的时代,即便单兵及小分队作战能力再强也无法与火器抗衡,更无法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要担心只是他们针对交通和后勤补给线的破坏,及针对军将和小部队的袭击作战。
因此蒙元火器部队的出现并没有能干扰赵昺的决心,但都哥军的失败使得夺取宿州的计划落空,为兵进应天府增加了困难。且西路敌军的进军速度也超过了他的预想,因此在议定徐州作战计划后,赵孟锦立刻返回,兵发下邳,倪亮率部前往宿州,迎战来援敌军……
在赵昺雄心勃勃的准备进军中原之时,远在大都的真金却是心乱如麻,悲愤、无奈充斥着他的胸口,却无计可施,只能将满腔怒火发泄到满屋的摆设上,将大殿砸的一片狼藉。为了保卫京畿,阻止南朝军队北上,真金在调动侍卫亲军南下的同时,又欲调动草原上的宗王军南下。一则填补侍卫亲军调离后,京畿地区的兵力空虚;一则策应南下的侍卫亲军,以备完全。
但是真金他下旨后,宗王军却不听调,当然也非强力抗旨,而是向他大倒苦水,称草原又遭受寒灾,战马和牲畜大批死亡,族民们无力置备战马和兵器,请求拨付粮食和赐下钱帛。总之,就是钱闹的。可真金现在是真的没钱了,为侍卫亲军南下,他几乎已是倾尽朝廷所有了。
不过宗王们提出的理由也让真金无法辩驳,因为他也清楚本朝兵制其实类似于唐代府兵制度,蒙古兵需要自备兵器、盔甲、马匹等,然而却没有唐朝府兵分配的田地也没有军饷。所以说普通蒙古兵参与战争更加类似于做生意,自己预先投资,通过战利品来收回投资赚取利润。
可在蒙古贵族眼里,普通蒙古人只是相当于依附于自己自负盈亏的小股东,他们的生活过的怎么样,全在于他们自己,并不会太多从整个蒙古民族的角度来考虑普通蒙古人的利益。在蒙古西征时期,作为征召兵,普通蒙古人必须要参与战争,而很多贫穷的蒙古人为了筹集装备甚至不得不卖儿卖女。
且为了保持龙兴之地的稳定,元朝几乎每年都要赈济留守族民。库里台大会的主要王公们也留守草原,为了稳定这些王公贵族,建立‘赐赉制度’,赐赉有诸多种,如登极、亲政、万寿、徽号、配享、升祔、册立、军功、婚丧等等,可失去江南后税赋大减,已经是拖欠许多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