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两千七百零一章 师之教导于人生(第三更)(2/2)

    人家母亲看着满意了,过了不到三天,那个上面的什么委开会。

    把他叫过去,当众批评他:医是什么?要心正、身正、行为正,你还有所欠缺,你应该多学习,我办了个班,你进去吧。

    若是遇到二逼会问:什么班啊?

    但能够被叫过去的那些人就没一个二逼,大家明白了,班啊,什么时间上,上多长时间,都不重要。

    领导办的,别人也不知道怎么进班,这不就对了嘛!

    这就是生存之道,像最初裴耀卿过来说螃蟹的事情,李易多少次妥协和行贿?

    他心怀治国之策,也得先过那一关。

    关键他那个时候不知道来庄子的是李成器和李隆基,要是知道,就是另一种操作手法了。

    眼下他逮到机会就教徒弟,传业、授道、解惑。

    其实这些东西,毕构他们也能教,但他们只能教这些,其他的不行啊!

    他们现在也有徒弟,教的时候很严肃的,徒弟要跪坐,听师父讲,师父不会举当下的具体例子,害怕,冲撞圣上。

    李易才不管那许多呢,我教我随时教,物理、化学等东西我全教,地理生物算常规操作,大家学医的嘛!

    外语不用单独教,大唐上层人物,就是能够参与大朝会的,每个大臣都会好几种外语。

    李隆基更不用说,契丹的、奚族的、突厥的、吐蕃的、新罗的、渤海的……

    这些语言他全会,感觉这个不属于技巧什么的,常规操作。

    头一天还跟大臣们商议吐蕃军事压制与妥协、和解,晚上就能谱曲带着一群人开心地表演。

    这是李隆基,他哥李成器也是一样的。

    历史上的李成器就聪明,很少干一些不该干的事情。

    唯独这个人,看上去他都是对文人的一种交流与欣赏,实际上他有野心的。

    历史上的王维,跟他交流。

    驸马都尉裴虚跟岐王交流被收拾,万年尉刘庭琦、太祝张谔跟岐王交流,挨收拾。

    杜甫也写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里面就有问题了,岐王没毛病,有这人,崔九是谁?王维的小舅子。

    王维买跟岐王关系好,家里有钱有势。

    杜甫不是一向清高嘛?怎么就跟人家写诗讨近乎?

    如此去分析,所谓的诗圣,也就是跪着的那个,一边嘲讽着权贵,一边为权贵跪着。

    他之所以嘲讽,是因为他没干上去,他总想一步登天,直接接替他先辈的地位和官职。

    在发现无法实现后,给他个官他都不当,说白了就是他的眼中只有官位和自己的地位,没有百姓。

    看着他写的诗,百姓这个不容易,那个拼命啥的,他就是写而已。

    给过他机会了,让你当一个地方的主官,你带着百姓过好日子呗?

    他干什么了,一边写着百姓太难了,一边辞官不干了,我是州府官?我有傲骨的。

    后来给他个更大点的官,安史之乱出现了,他一看,我草,不行,跑吧!

    跑出去八百里,想一想,百姓太难了,我得写首诗。

    他跑了,当地的百姓跑不了啊!

    把这个岐王的事情一展开,就知道杜甫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也是个人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