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二百零一 显示技术的时候(2/2)

    当然,这里是东宫,太子当面,实在不好围过去问。

    赵桓也不说话,只示意工匠开始。

    一袋新摘不久的棉花取出,还是花朵状。

    棉花早已传入国内,且已经有人试着以棉花织布。

    所以,此时世面上有棉布在流通,但是价格很贵。

    原因很多,其一便是种植量小,原料价格偏高。

    农民不爱种,自然是因为需求太少。

    棉花里面有籽,须得去除才能开始纺织。

    在去籽的过程中,棉花绒毛被扯断,本来棉绒相对丝麻就很短,十分不利于纺织,扯断以后更加没法弄。

    非得技术精湛的织工不可。

    尽管如此,生产效率还是很低。

    倒不是说织工不够勤快,实在是设备太烂。

    东宫有资源,赵桓当然要用起来。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花了七八千贯,一套全新的棉纺工艺出现了。

    搅车转动去籽,椎弓弹棉,六锭脚踏纺纱车、形式织布车……

    一套流程,看的诸多商人燥热不已。

    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看到,棉布即将取代麻布绢帛,成为天下主流。

    眼看一匹白布出现,终于有人忍不住了,问道:“殿下所说的技术,可是棉布纺织?”

    “不错!”赵桓笑道:“棉布之优越,大家可以回去研究。”

    随着赵桓的声音,有亲卫挨个发出一匹棉布去。

    “本王只说纺织成本,新式工艺的出现,使得一匹棉布的生产成本,只有麻布的三成!”

    轰~

    现场炸了。

    三成的生产成本,简直难以想象!

    赵桓不多解释,只拍了拍手,让人发下技术说明书。

    具体如何,让大家回去试试就知道了。

    “诸位,棉布的生产成本,回去自可验证。”赵桓阻止了大家现场学习的冲动,继续道:“本王只说一句,棉布通行天下,关键在于棉花,以后,谁种植的棉花够多,谁就掌控天下布业!”

    原料在手,天下我有,这在哪个行业都是适用的。

    然而尴尬之处在于,由于以前技术低劣,棉花大多是作为一种花存在的。

    事实上,直到黄道婆横空出世,棉布才彻底成为了主流。

    赵桓之所以推出棉纺,目的当然是这个解决大家都穿衣问题。

    当今的布匹,价格实在太贵了,百姓很难承担。

    棉布若能大规模铺开,百姓穿衣服也会省不少钱。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纺织业,是资本家崛起的最好切入点。

    场地、工人、棉花、运输……

    没有足够的规模,棉布的买卖做不好的。

    培养资本阶级,对东宫有好处?特别是技术免费公开的情况下。

    其实是没什么看得见的好处的。

    最多就是一个好名声罢了。

    但是从长远看,对国家民族的好处很大。

    后世,阿片战争中,英法是为了卖阿片的?

    当然,这是来钱最快的买卖,当然要用武力开导一番。

    但是,除了阿片,还有第二赚钱的棉布生意。

    赵桓希望有一天,当这些资本家发现国内市场已经饱和时,会把目光转向海外。

    以华夏人超强的同化能力,这些倾销地,迟早成为自家的自留地。

    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