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百五十九 东宫文臣(2/2)

    在他的努力下,东宫与开封府滕和、侍卫司宿元景、皇城司谭稹等各方关系愈发密切,便是原本与东宫若即若离的郑居中,也对东宫变得热切起来。

    对此,赵桓也时常感叹,果然是没有无用的人才,只有不会用的主君。

    左庶子陈东、司议郎欧阳澈两个,是真正的刚正不阿。

    因为两人谁的情面都不给,东宫并其所属风气刚正无比。

    崇文馆学士潘良贵、巫羽两人,白日主持印书局,夜晚教授诸多军兵,功劳不小。

    校书郎陈朝老随着东宫去了一次东南,也是功劳不小。

    在太子洗马王伦,正字夏侯淳飞二人的努力下,如今东京但有风吹草动,皆瞒不过东宫。

    除了东京,东南事情也盯的很紧,只是方亳确实比方腊厉害,一直未曾抓到踪迹。

    但是可以确定,明教发展速度飞快,只要时机合适,随时可能造反。

    对此,赵桓没有什么办法。

    他不能暴露东宫的情报能力,而且也对地方不寄予希望。

    与其让运输大队长过去,不如装作不知道。

    太子舍人折彦文、王希孟二人,目前只负责书籍的校对刊印、太子诗词的运作,以保证东宫文名远播。

    另一个太子舍人刘子翼,自从先行一步回到东京后,便如同消失一般,几乎不在人前显露。

    刚才初聚时,许多人去问候他,却没人问他干什么去了。

    很多人都知道太子的火枪厉害,刘子翼便是去打造火枪并研究火药。

    目下,铁制火枪尚需努力,铜炮却已经出了成品十余只,就待年后送往沙门岛验证威力。

    当然,十余门铜炮的价格也很高昂,总计耗费近四十万贯。

    若非从苏州刮了百万回来,东宫上下怕是只能吃土。

    好在,后面继续造炮的话,三千贯足够了。

    通事舍人邵翼虽然是沾的其兄邵兴的光,其自身能力也不错,在他的主持下,梦溪笔谈破解研究工作进展神速。

    指南针、望远镜的发明,就有他的功劳。

    中舍人韦嘉是从东南跟随而来的,也刚从流求回来不久,如今已经成了东宫糖罐子的。

    他不干别的,只做流求糖的总代理。

    糖可是奢侈品,价格高昂,利润不菲,如今已经成了东宫财政的有益补充。

    讲真,朝堂衮衮诸公真是眼瞎。

    李纲多次上表阐述流求开发的利处,政事堂的相公们就是不听。

    好在,三国东吴、并隋朝移民尚在,也有八千余人,加上东宫发配过去的罪官家属,流求人口总算是突破了一万,用来制糖并做基础建设勉强够了。

    白白便宜了东宫。

    虽然未曾人工种植,然而流求野生的甘蔗实在太多,用来制糖足够。

    若非为了支持李纲开发流求,仅凭制糖所得,就够东宫今年开销了。

    赵桓已经安排韦嘉,明年多收集些人送过去。

    这个目标,还要楚闲帮助。

    当初楚闲就职东宫药藏局,可是天下轰动。

    只是想来也正常,楚闲的扬名全赖东宫,进入东宫也是理所当然。

    除了保证东宫医药安全,楚闲还是女营的首席教授,目下正在研究外科手术。

    明年,他的还会增加一项任务,研究热带疾病。

    移民最大的困难,就是各种疾病,随便一个水土不服拉肚子都能要人命,赵桓当然不敢大意。

    和诸多文臣饮了一杯叙了几句,又感慨几句翁干、温豫留守沙门岛,赵桓看向了右边。

    忍不住笑了!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真是将星云集,熠熠生辉,简直能够亮瞎钛金狗眼。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