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是宋钦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十七 钱不够用
    夕阳余晖散尽,天色已然变黑。

    鼓动了亲卫,赵桓又处理了一些杂事,终于清闲了下来。

    “郎君劳累一天,当善加滋补。”

    说着,朱琏递过来一盏燕窝。

    赵桓接过,滋溜一口喝完,道:“娘子近来清减了不少,也多吃些。”

    “嗯。”朱琏应下,又道:“明日寿宴,是否邀请各官女眷?”

    赵桓思忖片刻,道:“确是吾疏忽了,便让愚任重制请柬,勿宁有缺。”

    按制,皇帝宴请百官,皇后招待官员女眷。

    其原因,大体是为了防止给皇帝给手下发绿帽子。

    太子召见官员亦可,太子妃召见女眷确实没有成例。

    不用想,这样做肯定有人弹劾太子一个“私交外臣”的罪名。

    不过,太子就是要如此光明正大的笼络人心,好竖起一杆大旗来。

    想独树一帜,如何能怕非议攻讦?

    雄心振作,正本清源,又礼贤下士,厚待属臣,还是有担当的扛把子,贤才们还不快到碗里来?

    赵桓把鱼头夹到朱凤英碗里,笑道:“来,凤英,把鱼头吃了,补补脑子。”

    朱凤英用筷子戳了戳,嘟囔道:“姐姐吃鱼腹膏腴,我却只能舔骨头,恁地偏心。”

    “偏你话多,不吃给我便是。”朱琏作势要夹。

    朱凤英一下护住,道:“姐夫夹的,如何不吃?”

    没有食不言,满满的安逸和美。

    用餐间,胡越急急进来,尚未近前,便叫道:“储君,户部着人解钱而来。”

    面带笑容,脚步生风,显得十分兴奋。

    朱琏姊妹闻言,也面露兴奋。

    天降横财,如何不兴奋?

    二十万缗,想想都很多呢!

    效率真高!赵桓也是感叹莫名。

    若是各部衙办事都如此神速,怕是北宋也不会亡于金人之手。

    赵桓问道:“解了多少来?”

    “押解吏员言,此乃户部调拨份额。”

    “当有十万缗,可是现钱?”赵桓问道。

    “因怕劣钱参杂,全部以银两折代,合计五万两白银,分三车运来,正停于门外。”胡越道。

    “如此谨慎,倒是落了便宜。”赵桓乐了。

    此时,朝廷以及市面流通的还是铜钱,金银只做大额交易用。

    因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以及铜钱大量外流,制钱不足使用。

    因此,朝廷多发当三钱,当十钱以及铁钱,且铜钱成色亦不统一。

    十万缗,一亿枚,想仔细清点不出差错,哪怕蔡京也上阵助战也会崩溃。

    为防太子骨头里挑鸡蛋,索性直接用银两替代。

    此时官价,一两银抵铜钱两千,实际上兑换比这个多一些。

    按照市场价,五万两银能兑十二三万贯钱。

    反正都是他赵家的钱,蔡京等人也顾不得蝇头小利的计较,只要堵住东宫口舌。

    然而凭白多了二三万,赵桓当然心情大好。

    钱嘛,只有不够用,绝无嫌多的时候。

    赵桓吩咐道:“嗯,仔细清量明白,定不能少了一丝一毫,若无短缺,再行交割入库。”

    “是。”胡越领命而去。

    家令丞掌存储收纳支出,这是他的本职。

    “姐夫,不是二十万缗么,如何只送来了十万缗?”朱凤英问道。

    “十万直接由户部调拨,另十万由两岁中支出。

    蔡京等人怕吾找茬生事,是故先把户部的解递来,两岁结余却是急不得,不到年底递不来。”赵桓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