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五年。
三月,秦琅率领浩荡的船队抵达狮子港(新加坡)。
此次吕宋船队的航行路线,却是走的东线,也就是自吕宋旧金山港启航,然后沿群岛南下,经绍兴群岛(巴拉望)至婆罗洲,先至宁波(仙那港),然后再沿西海岸航行至渤泥秦租界上海(文莱)。
这块租界位于渤泥国都城东北角,离王城不过五十里,租界分两部份,一部份是沿海岸地区,一部份则是相隔两里海面的一处十里长岛摩拉。
在第一次吕宋渤泥战争过后,秦琅与渤泥签订了宁波条约,渤泥国承诺吕宋对婆罗洲岛北部沿海地区的所有权。但在这次条约过后,渤泥国中不少贵族不甘心,渤泥内乱,国王被杀,国王侄子兵变弑君夺位,他继位后立即宣布废除宁波条约,并发兵进攻宁波。
这也就引发了第二次吕宋、渤泥战争,秦用钱德兴两位元老辅佐秦十一郎秦俞出征,在新建的宁波港吕宋军大败远征而来的渤泥国舰队,然后秦俞率军反攻渤泥都城,杀入渤泥港。
在渤泥港焚毁了渤泥国最后一支舰队,然后登陆渤泥湾,用火药轰开了渤泥都城的城墙,吕宋军攻入王城。
激战三天,渤泥新王被擒斩。
战后,秦军纪律严明,并没有趁势屠城抢掠,只是寻来先王的儿子扶持其继位称王,然后支持协助这位新王对弑君者叛乱一党清洗诛杀。
经过十日清洗后,渤泥国再次变天。
事后,渤泥新王与吕宋远征军代表秦俞签订了上海条约,将渤泥湾东北角包括海上的摩拉岛一起赠送给吕宋,秦家则提出租借,最后签订了五百年租借条约。
租界称为上海,海里的那个十里大岛则被称为上海外滩。
秦琅这次率船队经过上海时,渤泥国王还亲自赶来拜见。
如今吕宋渤泥一家亲,因为秦俞纳了渤泥王的妹妹为妾,而渤泥王也娶了秦琅的一位义女为王妃,两家亲上加亲。
上海此时已经建起了码头港口,不过外滩还是大片的滩涂沼泽比较荒凉,当时不少人还问秦琅,为什么渤泥要割让而他却坚持要租界。秦琅的理由是上次已经割让了婆罗洲北面大片土地,那都是直接把渤泥国几个北方小藩属国都给占了。
所以这次就慢慢来,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秦琅是想要在渤泥都城旁边建一个自由贸易港,如果是割让给大唐的国土,必然会让渤泥国不太安心,再者这里毕竟在渤泥都城旁边,秦琅觉得还是搞个租界,仍属于渤泥国的土地,但秦家只是租,在这里做生意,然后跟渤泥国签署条约,建自由贸易港,享受关税、管理等各方面的优惠方便。
毕竟长远看,北边的宁波当然比这上海更有发展潜力,但秦琅希望把渤泥国纳入吕宋的商贸对象,让渤泥成为吕宋商品重要的销售区,当然就得紧挨着他们的都城,而搞租界自由港,则是能够更方便自己管理。
五十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比较好操作。
事实证明,因为第二次渤泥战争后,秦家没有直接占领渤泥国,而是扶持了前国王的幼子继位为王,并且没有提出领土要求,甚至都没要战争赔款,只是租了块地,然后跟渤泥国全面贸易。
这事让渤泥国内本来对吕宋很不满的那些贵族豪强们,情绪也大为缓解,当租界建立,贸易量大大提升后,许多渤泥人也感受到了秦家到来的诸多好处,于是现在上到国王,下到百姓,对秦家的观感都挺好。
大家开开心心做生意,而不是再和过去那样,整天想着打仗。
对秦家来说,有倭国唐津、林邑秦城顺化等几个租界的成功案例在前,当然还是愿意复制的。
当秦琅一行来到了狮子港后,这里却又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狮子港处于马六甲海峡的北岸东端,一个大岛加上六十八个小岛,原本也是海峡北边的狼牙修和海峡南面的干佗利国反复争夺之地,这里甚至也曾建立过蒲罗中国,但最终由狼牙修赠送给了秦家。
此事最终也得到干佗利国的同意。
毕竟,这两国国王都是秦琅和林邑女王的女婿,狼牙修和干佗利争夺多年,双方都难以控制,早就打烂了,而且这毕竟只是一个岛而已,对两国来说其实也并不是很重要,只是不落在对方手里,送给老丈人,还能给他们带来一些贸易上的大好处,当然也就成了。
而对于秦家来说,立足吕宋,却要放眼大洋,必须依借海上贸易才能长远发展,狮子港处于这马六甲海峡上,能拿到手当然是极好的。
既可用于海上贸易航线上的补给,也可做转口贸易,与附近的南洋诸蕃贸易等。
在马六甲海峡的东端上,有无数岛屿,其中大的岛屿也有许多,狮子岛并不是唯一,他相对有利的地方就是紧邻马来半岛,隔着一条不过二三里宽的柔佛海峡,就相当于是一条大江一样。
就地势来说,这岛也比较平坦,可以搞种植自给。
“贵宾们到了吗?”
船入港,港口建在大岛南面,此处港口还有三座岛,把港口码头几乎包围起来,是个很优良的避风良港,水深也不处,没有什么淤积。
码头上,狮子港派驻的官员们上来迎接。
狮子港在吕宋官方正式建制为海口州,因为这些年发展的还算可以,位置又比较重要,所以虽然地方不大,本来顶多设个镇或县,但最终秦琅还是直接设为州,属于下州。
州刺史一职,是由秦琅的儿子遥领的,不过暂时没有实任,实际州务由长史和司马领衔,六曹参军事协理。因为位置特殊,因此这里还设立了海口镇,派有镇遏兵马使领兵镇守,有一营水师,马步各一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